“二號電磁炮鎖定了3號目標!”

“我們鎖定了五號目標!”

在進行戰前準備的這段時間之中,深空監測雷達並沒有再發現新的導彈。這當然不意味著就真的沒有了,也可能是深空監測雷達效能不足,數量不足,沒有將漏網之魚找出來的緣故。不過那也沒有辦法。

“開炮!”

低沉的嗡嗡聲之中,質量只有0.5克的細小彈丸,在真空電磁軌道之中開始了加速。30秒之後,106顆彈丸同時衝出炮管,朝著太空之中,距離己方尚有20多萬公里的目標衝去。

在瞄準目標的時候,人們當然是需要考慮提前量的。除此之外,光速傳播上限所造成的通訊延時也需要考慮。

以它們的速度,它們將會在大約兩個小時之後,與這枚嚴重懷疑來自於221SN1星球的導彈相遇,並撞擊到它們身上。

但這段時間之中,人們並不會選擇就此等待。

要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之上擊中一個如此微小的目標,其難度比登天還難。這需要電磁炮的發射角度精確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而現在,人們所製造的電磁炮很顯然達不到如此精度。

就算精度足夠了,電磁炮彈丸在太空之中飛行的軌跡,也具備一定的隨機性偏移。因為在太空之中,星際塵埃、星球引力、各種高能輻射,甚至來自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都會對它們的前進軌跡產生微小的影響。而一旦距離足夠長,初始的微小差距,總是會被放大到不可忽視的地步。

那幾枚向著塞德娜星飛來的星際導彈,其直徑不過4米,長度不過20米。略微一點偏移,就會錯過目標。

就連趙長星都不得不承認,己方彈丸能否攔截住那些導彈,運氣才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運氣無法去控制,那麼……提升成功率的關鍵,便在於數量。

只要數量足夠多,機率再低,也總能碰到。

“再次鎖定,再次發射!”

“連續發射!”

106臺電磁炮全部進入到了全功率運轉模式。在自動鎖定模式之下,每一枚彈丸被髮射出去,控制檯便會立刻開始第二次鎖定,並將彈丸發射向計算之中的相遇地點。

一臺電磁炮一分鐘可以發射兩發彈丸。106臺便是212發。而到了現在,連續不斷的發射已經持續了兩個多小時。

已經有總計將近三萬枚彈丸被打了出去。

此時此刻,除了一小部分人之外,整個塞德娜星,包括火種號飛船在內,人們仍舊繼續著以往的生活軌跡。他們或者在工作,或者在休息,或者在玩耍,或者在吃飯睡覺……

沒有人能察覺到文明已經陷入到了生死邊緣。

此刻,第一次擊發的彈丸,已經快要和那些導彈相遇了。

但在雷達監控網路之中,那幾枚導彈的身影仍舊存在。

很顯然,彈丸並未能擊中目標。

“不要著急,我們還有機會。”

趙長星沉聲安慰著人們。

時間在焦慮與沉重之中緩慢流逝著。忽然間,一顆“太陽”出現在了塞德娜星上方那漆黑的夜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