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唐的遊俠來說,恣肆瀟灑,才是人生第一要務,他們從沒有將俠之一道,與國家百姓聯絡在一起。

是以李承乾從金老先生那裡偷來的一句話,才會叫段思文大感震詫。

從某種角度上說,為國為民,這與遊俠的行事準則完全相悖。

遊俠追求自由,但身上負了國與民的枷鎖,便再難求得自由。

但段思文字身就是遊俠中的另類,他樂善好施,並不過分追求自身慾望的宣洩。

他對於揚名顯威頗有些執念,但這也督促了他,給自己的自由,戴上了他人目光的枷鎖。

此刻的段思文,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固有理念受到衝擊,但反過來一想,李承乾的說法,不偏不倚地契合了他段思文正在踐行的道路。

在他心中,李承乾的形象突然高大了起來。

得有什麼樣的胸襟氣魄,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這時,那懷有胸襟氣魄的李承乾扭轉過頭來,朝段思文嘿嘿笑了笑,搓著手道:“說起來……這次找上段大俠,是有件事兒要託付於你的……”

段思文豪氣干雲,將胸脯一拍:“高公子但有所託,段某義不容辭!”

聽得這話,李承乾心中一喜:“我找你來,是想請你幫我盯著兩個人,或者說兩股勢力……”

他在心中組織著語言,而後將“太子殿下”與李佑、隴西李氏的過往矛盾講了出來。

當然,為了促使段思文幫他,有意無意間拔高自己形象,這也是必要手段。

比如從隴西李氏那裡奪了富麗居,本來只是尋常的恩怨與利益的糾葛,李承乾將其美化成了“為家國為災區百姓報仇”。

又比如與李佑的恩怨,起因是因為建造燕王府時,李承乾為了救出閻氏兄弟,上書揭穿了燕王府倒賣國庫物資。

但在這裡,他又美化一番,說成是“太子殿下為了防止貪官汙吏中飽私囊,憤而上書,揭穿燕王陰謀”。

雖然這些冠冕堂皇的念頭,在李承乾潛意識裡或多或少有一些,但顯然,他在做這些事之時,並未想到這麼多,無非是為了擴張自己勢力,達成自身的目的罷了。

段思文顯然是被李承乾剛才那句“為國為民”給忽悠住了,聽了李承乾的話,立時拍了胸脯:“小事一樁,回頭我挑幾個機靈懂事些的孩子,替你盯著那隴西李氏,還有那燕王!”

得了段思文同意,李承乾大為欣喜,他立刻將這兩股勢力的情況交代下去,吩咐段思文小心為上,勿要打草驚蛇。

段思文倒是自信得很:“放心,孩子們常年在市井裡摸爬滾打,自是不會叫人發現。你高公子的事,孩子們定會用心去做。”

他這麼一說,李承乾倒愧疚起來。

畢竟除了送些糧食布匹外,李承乾從未照料過這些孩子,如今反而要受孩子們恩澤。

想了片刻,李承乾道:“段兄難道一直將這些孩子養在大院裡,不給他們尋些事情做嗎?”

段思文苦笑兩聲:“我倒是想替他們謀個出路,只是府上也不闊綽,如今勉力維持孩子生計,已屬不易。”

“我倒是有個主意,替段兄分擔些壓力。”李承乾笑道。

“哦?什麼主意?快說來聽聽!”段思文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