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言官,自當持中守正,不涉黨爭。

否則這監察百官的利器,便會落入到有心人之手,成為打壓異己的工具。

而溫彥博能做到御史中丞的位置上,自然是因為李世民信任他,相信他會保持絕對中立,絕不偏向任何一方勢力。

李世民的信任,自然是有道理的。

溫彥博乃是文壇名宿,本就重視氣節名聲,不會流於凡俗中的利益糾紛。

而且,溫彥博是個死裡逃生的人,當年他被擄到突厥,任頡利威逼利誘,都不改忠誠之志,差點被頡利給殺了。

這樣一個最重氣節,看淡生死的人,當然能得到眾人推崇敬佩。

而他對某件事的看法態度,也往往能影響到朝堂,甚至影響到李世民。

陰弘智將高管事失蹤之事,告知於溫彥博,定是想讓溫彥博在不知不覺中做他的棋子。

等到高管事被交到李世民那裡,陰弘智當堂對質之時,說一句“溫大人早已知曉,高管事一家老小早被賊人所擄,他們一定是拿其家人性命威脅,逼迫高管事作偽證”,溫彥博是一定要站出來替陰弘智作證的。

即便溫彥博明言自己只是道聽途說,但李世民還是會潛意識認為,一向公正的溫彥博,也同意陰弘智的說法。

若沒有溫彥博站出來,陰弘智再怎麼推諉,也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但有公正嚴明的溫彥博在旁佐證,陰弘智的推諉,便顯得有力得多。

李承乾已猜出陰弘智的陰謀,他必須要想出辦法應對。

很顯然,這件事的關鍵,就是溫彥博的態度。

身為御史中丞,他的態度,很可能會影響到李世民的判斷。

李承乾絕不容許,溫彥博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淪為陰弘智的棋子。

要想剋制這種無賴招數,便只有以牙還牙。

你不是想借助溫彥博的公正形象替你佐證嗎?那我為什麼不能呢?

李承乾原本是打算,找一個平庸愚蠢些的言官,替自己將高管事交到李世民那裡。

但現在,他改變主意了。

……

“殿下,殿下?”

溫彥博伸手在李承乾眼前晃了一晃,將他從思緒中打撈出來。

李承乾查德回神,朝溫彥博尷尬一笑:“抱歉,溫大人提起陰府高管事,倒打了本王一個措手不及了……”

他這話說得沒頭沒腦,溫彥博好奇道:“殿下何出此言?”

李承乾苦澀一笑,抬起頭來,眼神真摯地望著溫彥博:“溫大人應該是知道,我與李佑之間,已是水火不相容了……”

溫彥博稍一錯愕,也尷尬地點了點頭。

這事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只不過從不拿到檯面上說而已。

李承乾又繼續說道:“那敢問溫大人,倘若我發現李佑犯了一個十分嚴重的過錯,該不該將之上報父皇呢?”

溫彥博脫口而出:“自然是應該的……”

他的話說得順口,但腦子一轉過來,立時便又後悔。

剛才那話,是出於他溫彥博公正嚴明的本心,但他當時沒有考慮到太子所面臨的形勢。

以如今的狀況,太子若主動攻擊李佑,很有可能被陛下認為是勢力紛爭,是太子想打壓異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