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因為弱小,而存活了下來。

這是戰爭最後的一絲憐憫!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呼廚泉統領南匈奴諸部作亂平陽,鍾繇率諸軍圍之。

呼廚泉慘敗後,投降了曹操,成為了曹魏的爪牙。

從此,他們便成為了魏國騎兵的兵源,每年為魏國提供騎兵。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呼廚泉被留在了鄴城,南匈奴被拆分為五部。

匈奴的勢力,進一步削弱,基本上只能依託於曹魏生存。

曹丕弒君稱帝后,更授呼廚泉魏璽綬、青蓋車和寶劍等。

後來北方的鮮卑崛起,匈奴的生存環境更惡劣了。

其中鮮卑有一部,為拓跋部,首領拓跋力微野心勃勃,率部南侵。

匈奴的右賢王去卑,派遣弟弟右谷蠡王潘六奚,率南匈奴大軍在北部抵禦拓跋鮮卑。

結果匈奴戰敗,勢力更微。

馬超率三萬鐵騎,橫掃匈奴,如入無人之境。

連續突破七八個部落後,去卑坐不住了。

這樣下去,匈奴都要完蛋了!

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派人跟馬超談判。

馬超的條件很簡單,匈奴臣服於漢室,漢室扶持去卑為單于。

呼廚泉被魏囚禁,成為了傀儡。

現在曹魏自身難保,根本不值得匈奴效忠。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歃血為盟。

匈奴徹底成為漢室的附庸,為此馬超還表示,匈奴必須提供一萬騎兵,為漢室而戰。

這幾乎是匈奴全部的勇士了。

但去卑沒有辦法,他只能妥協。

馬超麾下的騎兵,迅速膨脹至四萬人,戰馬五萬多匹。

而且輕而易舉,奪取了西河郡。

大軍浩浩蕩蕩,向太原郡進發。

只可惜魏軍已經有了防備,馬超沒有機會。

不過為漢室爭取了一萬騎兵,足夠彰顯功績了。

漢室騎兵與魏軍騎兵的差距,正在不斷地縮短。

這無疑是好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