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建安二十五年春。

雪水初融,寒風襲來,依舊令人瑟瑟發抖。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是王朝更迭的至理。

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極速地擴張了勢力。

官渡之戰後,曹操徹底統一了北方,成為天下最強的諸侯。

漢室微末,朝廷被完全架空。

唯有漢中王劉備苦苦支撐,維繫著漢室最後一口氣。

江東孫氏在這兩股勢力之間搖擺不定,只為利益驅使。

正月。

孫權上書朝廷稱臣,稱說天命。

他對曹操歌功頌德,勸曹操稱帝。

曹操看罷,長嘆道:

“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

簡單幼稚的捧殺之計,很容易被曹操看穿了。

然而。

曹魏群臣,卻不這麼認為。

如此天賜良機,為何魏王不趁機稱帝呢?

侍中陳群上書曰:

“漢自安帝已來,政去公室,國統數絕,至於今者,唯有名號,尺土一民,皆非漢有。”

尚書桓階奏道:

“殿下應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漢,群生注望,遐邇怨嘆,是故孫權在遠稱臣,此天人之應,異氣齊聲。”

夏侯惇順勢勸諫:

“天下鹹知漢祚已盡,異代方起。自古已來,能除民害為百姓所歸者,即民主也。”

曹操毅然決然拒絕了。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現在還不是稱帝的時機,不如留給下一代。

曹操以一己之力,鎮壓了朝中的蠢蠢欲動。

誰不想加官晉爵?

奈何曹操的頭腦,依舊清醒。

在這種時候威壓漢室,不符合曹操的心意。

就連孫權稱臣,他都沒有理會。

江東皆小人,此時孫權稱臣,無外乎希望曹操傾盡全力,攻打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