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艱難在於,如何將糧食運輸出秦嶺,供給給前線。

入蜀的道路多以棧道為主,其險要之處鬼斧神工,連馬車都難以通行。

再加上運輸糧食需要徵召勞役,運輸十車,路上能夠吃掉三車。

倘若大雨降臨,蜀道斷絕,耽擱了一些時間。

辛辛苦苦運輸的糧食,還不夠勞資吃的。

因此,蜀中群臣才對遷都長安,抱有極大地熱情。

蜀中是不適合作為統治中心的,道路的險峻, 讓人望而生畏。

劉禪數次體驗過這樣的險峻,所以決定在前線屯田,自給自足。

當初攻打長安,他在三輔之地開拓了糧田,就是神來之筆。

問題在於。

魏國的騎兵會輕易讓漢軍收割嗎?

種植糧食,需要很長的週期。

倘若漢軍剛種植下來,魏國的騎兵隨時都可能前來破壞農田。

騎兵來去如風,很難攻破。

現在並非戰時,所以三輔之地的屯田能夠保全。

戰爭一起,就不是講道義的時候了。

“三輔之地的屯田,只能做一時之用,從穩定的漢中、蜀中運糧,非常有必要。”

法正據理力爭,沒有絲毫的退讓。

“從南陽進攻,則沒有這樣的顧慮。”法正補充了一句。

從南陽出發,攻下宛城,即可長驅直入,抵達潁川許昌等地。

這些地方,都沒有險要,可以任由漢軍縱橫。

“從南陽進攻道路固然通暢,但魏國的騎兵同樣可以截斷後勤補給。”諸葛亮正色道。

劉備一聽,腦袋嗡嗡。

無論如何,都繞不開騎兵的問題。

當初秦、高祖皇帝出函谷關,中原可沒有這麼多騎兵。

而且中原也不是鐵板一塊,都是分裂的政權。

現在魏國雄據北方,百姓大都受過魏國的恩惠,漢室的威望逐漸衰微。

為何?

因為被屠戮的百姓,根本不會說話。

曹軍屠過很多城池,光是徐州有歷史記載的就屠過三次。

但只要能夠活下去,百姓是沒有記憶的。

“南陽地區,距離江東的戰場也近,可以相互依靠。”法正道。

以漢室目前的國力,的確很難在兩面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