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君臣之情(第1/6頁)
章節報錯
徐庶乘坐馬車,悠悠向蜀中。
他心神沉定,望著無邊之景,悵然若失。
“吾此行,真的是對的嗎?”
午時晴空一碧,萬里無雲。
溫暖的陽光散射下來,徐庶前所未有地焦慮。
他已經老了, 沒有了曾經的風采。
曾幾何時,徐庶仗劍行天涯,快意恩仇。
那時候的他,眼睛裡是泛著光的。
對人間大事,也報以極大的熱忱,覺得自己是人間的一份子。
後來,世事無常, 一次牢獄之災,讓徐庶明白, 原來有比劍更鋒銳的東西。
他毅然南下,遊學識禮,開啟智慧。
徐庶瘋狂地汲取知識,與賢者相交。
諸葛亮、龐統、石韜都是那時候認識的,徐庶心中的志氣,逐漸地醞釀。
就這麼過去了十多年,徐庶收斂了鋒芒,成為了儒雅的學者。
他封存的佩劍,已經逐漸生鏽。
然而。
他卻因此掌控了新的武器。
學識與智慧。
後來,荊州來了一位不可思議之人。
大漢皇叔劉玄德!
這是一位失敗主義者,空有名望,一事無成。
徐庶卻一眼認準了他,覺得成就大業,非此人不可。
二人一見如舊, 劉備重用了徐庶, 幾乎言聽計從。
徐庶起初也以為,自己會輔佐劉備,大放異彩。
只可惜,曹軍南下,母親為曹軍所獲。
徐庶瞬間六神無主,毅然北上。
劉備沒有阻止,慷慨地為徐庶送行。
這一別。
有二十年了吧?
徐庶忽然感慨。
遠山近樹,在驕陽的烤炙下,變得清晰和靜穆。
這二十年來,徐庶庸庸碌碌,為公文而殫精竭力。
他的官銜,一步一步提升。
至此,已經是所有庶民、寒門夢寐以求的地位了。
徐庶卻彷佛失去了什麼。
他的人生,彷佛被公文、政務羈絆住了。
回顧一生,徐庶有了許許多多的遺憾。
因此,他轉而求“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