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才是縱橫馳騁的絕對力量,是男人毀天滅地的浪漫。

劉禪為此找到了馬超,與他暢談此事。

“殿下,您真的決定了嗎?”馬超震撼道,“或許可以有更好的辦法。”

所謂更好的辦法,無非是施以恩義。

恩義,可以有很多種。

劉禪決定採取最直接的方式!

“我明白驃騎將軍的意思,這筆錢,不會白花的。除了這支騎兵以外,還可以收攏西涼的人心啊。”

“他們不只是為漢室而戰,也是為自己而戰。跟著大漢,會有數之不盡的好處!”

劉禪滔滔不絕,所謂的“榮耀”“大志”並不能束縛所有人, 必要的時候,需要多才多億。

“謹遵殿下的意志。”馬超讚同道。

劉禪召集了蘇衡、鄰戴、麴英等西涼羌豪,共商大事。

“如今漢室崛起,諸位為漢室而戰,漢室自然也不會虧待爾等。我願給予糧食、布匹,換取你們麾下的全部騎兵。”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譁然。

要知道,騎兵是他們麾下的主要戰鬥力,若是沒有了騎兵,他們如何縱橫這片牧場?

“殿下這是什麼意思?”蘇衡震撼道。

“我需要這支騎兵,作為漢室常備編制,為漢室征戰。”劉禪沉聲道。

在以前,漢室也會徵召兵役,羌人部落都會派出十幾人,亦或者幾十人入伍,湊出一支兩三千人的騎兵部隊。

東漢的北軍五校,包括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裡面就有很多異族騎兵。

包括匈奴、烏桓、羌人等。

徵召這些騎兵,遠比自己訓練,要來得方便、快捷。

從東漢後期開始,匈奴、烏桓都陸續向南遷徙,成為了大漢的附庸。

他們的部族,是需要服兵役的,西涼的羌人亦然。

劉禪現在需要爭取的,便是將義軍的騎兵,挖到漢室這邊來。

真正隸屬漢室!

當然,他也可以召集西涼義軍為僕從軍,但這樣會留下隱患。

這就不得不提各國的兵制問題了。

魏國雄據北方,但很多地區,實際上是屬於豪強管理的。

最典型的就是臧霸的青州兵了,曹操晏駕後,立即爆發了衝突,留下了禍患。

在曹操時期威震天下的青州兵,到了曹丕手中,就徹底湮滅了,幾乎銷聲匿跡。

因為曹丕要掌權,削弱了臧霸的實力,並且派遣曹休督青、徐。

更沒有臧霸什麼事了。

江東的兵權也很有意思,採取“授兵制”與“奉邑制”。

“建安七年,權表治為吳郡太守,行扶義將軍,割婁、由拳、無錫、毗陵為奉邑,置長吏。”

這是將四縣,交給朱治為奉邑,給他養私兵。

“拜(程普)裨將軍,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

“拜(呂範)裨將軍,領彭澤太守,以彭澤、柴桑、歷陽為奉邑。”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