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大廈將傾,論持久戰(第2/5頁)
章節報錯
“陛下,劉備和孫權不可能親密無間,他們遲早會分裂。陛下只要加快這個程序,一定能夠瓦解敵軍的攻勢。”賈詡道。
“朕要怎麼做?”曹丕正色道。
“派遣使者前往江淮之地,告訴孫權,只要他肯退兵,廬江郡、九江郡都可以給他。”賈詡沉聲道。
“這……”曹丕神色起疑。
“如果還不行,可以許諾徐州、青州。只要誘起孫權的貪婪,他一定會做出錯誤的決策。”賈詡眼眸一閃,深邃莫測。
“好,朕聽先生的。”曹丕沉聲道。
於是,曹丕一邊調兵遣將,一邊向江東妥協,試圖讓孫權退兵。
然而。
已經拿下了合肥的孫權,已經在思索著如何問鼎天下了,又怎麼會在乎曹丕的想法。
“此戰過後,蜀中一定會變得強大,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江東也會獲得成長!”
這是孫權現在極其相信的事,在與馬謖的一次次交流中,孫權對未來的格局,心馳神往。
“魏國實力太強,只有等到他們退至黃河以北,才是考慮聯盟的時候。”
“在此之前,江東必須崛起。”
孫權謀定而後動,對於曹丕的一系列許諾,都沒有動心。
因為他知道,曹丕不可能真心交出這些領地。
曹丕沒有這樣的氣魄!
“全軍集結,攻打壽春。”孫權準備一鼓作氣,拿下壽春。
盡佔江淮!
趙雲的路軍隊,卻沒有輕舉妄動,他向孫權辭行,向汝陰方向進軍。
這是為了緩解南陽的壓力。
合肥已經拿下,兩淮之地的混戰,才剛剛開始。
大軍每前進一步,都需要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
圍攻長安的劉禪,似乎意識到了一點。
短時間內,漢軍很難獲得突破性的進展。
“我軍獲得了一定的優勢,但不能驕傲自滿,必須做出持久戰的準備。”
“何為持久戰?”
“即整合涼州、三輔之地的力量,發展生產,以補全我軍的後勤,減小後方的壓力。”
劉禪滔滔不絕,講訴著最近的安排。
簡單地說,就是在西涼和三輔之地進行“軍屯”。
司馬懿不是要堅守嗎?
漢軍便擺出一副持續進攻的姿態,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以上。
不死不休!
以蜀中的財力,完全足夠支撐十五萬的遠征軍。
更何況,蜀中還開拓了南方絲綢之路,無數的商貿貨品,可以從蜀身毒道,與貴霜王國貿易。
現在漢軍還佔據了涼州,這意味著什麼?
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也將被他們掌控。
有了這兩條商道,何愁物資不足?
屯田,獲得糧食。貿易,獲得軍資。
雙管齊下!
劉禪的提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