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齊聚一堂,威嚴的氣息外溢,一般人根本不敢說話。

劉禪卻滔滔不絕,分析著目前的局勢。

「南陽方向,已經退守穰城了,這意味著南陽北部,都落入魏國手中。」

「現在就看是我軍先攻破長安,還是魏國先攻破穰城了。」

「長安的守將是司馬懿,此人極其謹慎,就算我軍到長安城下屯田,他都不一定出戰。」

什麼?

張飛一驚,不禁提高了聲調:「真有這樣膽怯之人?」

劉備、關羽、法正等人,都陷入了沉吟之色。

司馬懿此人從未領過軍,對於他的作戰方式,他們並不瞭解。

但劉禪如此堅定,想必不會錯。

此戰,真的變成攻堅了。

「即刻命人加倍打造攻城器械。」劉備沉聲道。

井闌、衝車、雲梯為傳統的攻城器械,漢軍還掌控著投石車。

「陛下,不如分派諸軍,從三面包圍長安,使敵軍困頓。」黃權神色凝重道。

「不可,司馬懿謹慎,是在沒有勝算、或者勝算很小的情況下。他若捕捉到了戰機,也不會錯失。」

「我軍的兵力與守軍旗鼓相當,勝在兵鋒正盛罷了。分兵三路,削弱了我軍的力量,隨時都需要擔心司馬懿的奇襲,得不償失。」

劉禪堅決反對,雖然黃權說的有道理。

因為城內的守軍、百姓要生存,離不開一個問題,吃飯。

魏國知道長安要堅守,必然準備了足夠的糧食,吃上幾個月沒有問題。

但有一樣東西,他們的準備必然不會太充分。

乾柴!

經過一個冬季的消耗,長安城內的乾柴消耗嚴重,都用來取暖了。

這種時候,一般都有樵夫進行砍柴,然後拿到城內販賣,屬於城市的消耗品。

只有糧食,沒有乾柴,也是沒用的。

封鎖城池,能夠使得城內的物資消耗,得不到補充。

問題在於,這樣的攻城方式,耗費時間很長很長。

沒有幾個月,是見不到效果的。

更何況,百姓要出城砍柴,漢軍能夠阻止嗎?

很難。

這些百姓,大都是家裡頂樑柱,一旦他們回不去了,城內婦孺老小很容易餓死。

漢軍不可能做這樣的事,劉禪、劉備也不允許。

無論哪一戰,都儘量把百姓摘出來。

這是漢軍的原則!

但「慈不掌兵」,劉禪是懂得的。

他吩咐關興、張苞等人道:

「以後加派巡邏,看到城內的砍柴隊伍出來,侵擾魏軍。」

「最好抓一定的俘虜。」

劉禪說的很委婉,但眾將都有所領域。

收買砍柴的百姓,亦或者魏卒,讓他們為漢室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