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初步作戰,劉備君臨漢中(第1/5頁)
章節報錯
現在江東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應該等蜀中北伐,與曹魏打起來後,他們再出兵。
這是穩妥地投機行為。
另一派認為,江東應該即刻北伐,搶佔先機。
這是在考慮誰先動手的問題。
馬謖的到來,任務自然是督促江東出兵, 避免他們反覆。
因此,說服孫權成為馬謖的使命。
“王上決定何時出兵?”
孫權猶豫了半晌,回答道:“現在時機尚未成熟,且再等等。”
“王上!”
“繼續等下去,只會讓聯盟心生間隙。江夏的兵馬已經時刻準備著北上了,您應該儘早下決斷。”
馬謖沒有隱瞞自己的心思,一開口便鋒芒畢露。
“哼!”
“馬幼常你讓江東出兵, 無非是讓江東牽制魏國的兵力,居心叵測。”
張昭非常不滿,眸光冷冽。
自從赤壁之戰,他主張投降後,越來越不受重用了。
孫權稱王時,張昭讚頌功德。
孫權也不客氣,懟了一句:
“當年如從張公之計,今日恐已乞食。”
張昭羞愧難當,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如今他仍舊身居高位,卻缺少了孫權的絕對信任,為自己的錯誤決策,付出了代價。
馬謖又怎麼會怕一個老朽。
“你也說了這是牽制,知道什麼是牽制嗎?這並非是讓江東軍士去送死,也不是攻打城池,執行艱鉅的任務。”
“只是單純地牽制一方力量,若是連這點都做不到,吳王如何雄據一方?”
“張子布, 你一生之中, 最大的錯誤在於此。你不信任吳王,你低估了吳王的決心,低估了吳王的文韜武略!”
馬謖字字鏗鏘,說到了孫權心坎裡去了。
反觀張昭,面色陡然煞白,猶如風中殘燭。
“老夫絕無此意,你不要血口噴人!”
“魏國兵勢如何?江東兵勢如何?你瞭解過嗎?讓在下來告訴你,魏國在合肥部署了十萬精銳,統帥為張遼。而在廣陵地區,同樣也是十萬,由曹休督統。”馬謖擲地有聲。
魏國能夠動員的兵力,在六十萬眾。
這還不包括北方邊境的守軍,如果加上邊境守軍,恐怕還有十幾萬精銳。
三國鼎立,又恢復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全民皆兵的狀態。
只要是成年男子,拿起武器就能戰鬥。
與春秋戰國時期不同的是,三國的正軍,都是經過艱苦的訓練。
能夠獨當一面的,為玄甲軍,亦或者稱甲士。
在劉禪的影響下,南方的發展迅速,實力有了十足地增長。
論起戰爭的潛力,北方曹魏仍舊佔據著優勢。
但這個差距,已經在逐漸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