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荊州的歲月,沒有一刻不煎熬。

“我這等人,真的能成大業嗎?”

“在下已經年近五十了,身無寸功,足無寸土,只有髀肉復生啊!”

“庸庸碌碌,歲月蹉跎,老之將至……”

各路英雄齊現。

陳登:“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陶謙:“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大夢初醒。

劉備已登基為漢帝,麾下三十萬將士。

但距離他結束亂世,匡扶漢室的大志,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百折不撓,矢志不渝。

這就是劉玄德。

“殿下,你素有韜略,但切勿恃才。須知統帥身系全軍,每一謀每一略都需要謹小慎微!”諸葛亮叮囑道。

“先生放心,此行有父親以及各位叔父在,禪不會擅自行動。”劉禪深施一禮道。

“善!”

諸葛亮說完以後,沒有留戀,向劉備辭行,奔赴荊州。

此戰,將決定著天下的格局。

如果不是考慮到江東的態度,或許關羽前往荊州是最佳的選擇。

但此戰不容許一丁點失誤,諸葛亮能夠調和江東的關係,統帥也不在關羽之下。

關羽、張飛都有自己的性格缺陷,唯獨諸葛亮好似完人。

望著諸葛亮遠去的背影,劉備顯得孤寂很多。

“阿斗,你真不願留守成都嗎?”

“父親,孩兒還是想參戰,好好鍛鍊鍛鍊。”劉禪沉聲道。

“為父也不勉強你,你的確有資格、有能力統兵。”劉備無奈道。

諸葛亮、劉禪都要北伐,勢必會導致後方空虛。

劉備環顧一望,竟不知道安排誰統籌後勤。

此前諸葛亮推薦了費禕、董允、蔣琬三人。

他們的能力的確足夠,但缺乏一種獨斷的氣勢。

諸葛亮能夠跳過劉備,做出正確的選擇、判斷,事後給劉備彙報一聲就行了。

劉備都覺得沒問題!

可是費禕、董允、蔣琬能嗎?

這是劉備心中的疑惑,至於其他人,他直接不考慮。

如果劉禪、諸葛亮留下一人,劉備也不至於這麼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