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劉備登基稱帝,外交危機降(第1/5頁)
章節報錯
領土的擴張,永遠伴隨著血腥。
佔領流血一輪。
治理流血一輪。
為何寸土必爭?
因為這是先輩流了無數的血,才奠定的“自古以來”四字。
劉禪看不慣大姓的所作所為,看不慣他們的囂張跋扈,看不慣他們不聽凋令,看不慣他們聚眾鬥毆。
但他們的的確確為大漢守護著這一片土地,功勳卓著。
大姓為漢室流過血,這是劉禪對他們寬容的根據所在。
只要他們不造反,劉禪願意打破一些規則,給他們提供一些便利。
比如說,持有私軍,訓練軍隊。
這是隱患,但與擴張領土相比,又根本不算什麼了。
爨習、李恢、王伉、呂岱等人,以及他們出身的家族,都是烏戈軍政的第一批受益者。
等到烏戈郡穩定下來,劉禪便將李恢調入成都,讓他成為一方勢力的代表,平衡各種矛盾。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下,或許烏戈郡的演變,會使得局勢愈發複雜。
但有劉禪佈置的基礎在,烏戈郡終將會迴歸大漢的懷抱。
漢人,講究“落葉歸根”。這種思維的擴散,沒什麼不好。
“阿斗,南中的事交給底下人去處理吧,你準備一下,隨為師回成都。”諸葛亮吩咐道。
“明白。”劉禪沉聲道。
南中的戰役已經結束了,駐紮在交州的呂蒙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或許他也沒有料到,漢軍竟會摧枯拉朽平定南蠻的叛亂。
沒有給他留下任何機會。
經過月餘的勘探,爨習確定了烏戈郡的境界,以及修建城池的地點。
這是浩大的工程,沒有數年之功,不可能完成。
爨習作為第一任郡守,他非常上心,比任何人都積極。
“南中大姓有足夠豐富的經驗與異族相處,我就不必叮囑什麼了。和平不和平也不重要,唯一值得重視的是施行仁義。”劉禪鄭重道。
“公子放心,咱們也不願惹事生非。”爨習承諾道。
“不錯,漢人不惹事,也不怕事。兩年內,不要掀起大規模的戰爭,小衝突朝廷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兩年後,朝廷可以視情況,替你們撐腰。”劉禪點到為止。
爨習深施一禮。
等到一切安排妥當,南征軍回師成都,只留下三萬人馬駐守武敢縣。
途徑淹水時,大浪滔天。
諸葛亮號召南中有頭有臉的人物,前來參與祭祀。
劉禪負責主持,累的筋骨鬆脆。
經過這一場祭祀,淹水恢復風平浪靜,眾人皆驚奇。
南中人心逐漸穩定,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太平盛世的徵兆。
劉禪隨諸葛亮順利回到蜀中,心生感慨:
“屢屢征戰何時休?”
諸葛亮雙眸睥睨,揹負雙手,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