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成都來使,稱帝之議(第2/5頁)
章節報錯
在劉禪的威勢下,所有“仁慈”都收斂起來。
南蠻被迫在工地上勞役,修繕道路。
劉禪給了他們足夠的休息時間,以及吃食,這已經算是優待了。
怠工的南蠻都被集中關押起來,進行思想教育。
他親自設定了“思政參軍”官銜,專門講訴漢軍與南蠻的作戰史。
幾百年的歷史下來,漢軍從不退縮!
原本以為戰事會如此膠著下去,直到成都派遣使者前來。
此人精研六經,頗曉天文,儒家的氣息非常濃重,行為舉止極其克禮。
劉備征戰歸來時,群臣相慶,百姓歡呼。唯有他高呼收斂好戰之心,讓百姓休養生息。
沒錯。
此人正是譙周,一身儒門正氣。
他來到滇池,入了諸葛亮的府衙,有人聽到激烈的辯駁之聲。
譙周出來後,沒給任何人臉色。
劉禪好奇之下,請鄧芝前去打聽,其中果然有隱情。
“譙周是來勸軍師罷戰的。”鄧芝凝聲道。
“這是譙周的意思,還是父親的命令?”劉禪面色肅然,兩者的差距很大。
“王上沒有給具體的詔令,只是告訴譙周,只要軍師同意退兵,那麼此戰便結束。據在下所知,成都許多官員都贊同罷兵,王上承受的壓力很大。”鄧芝道。
對於這一點,劉禪倒是能夠猜透。理由很簡單,起初漢軍平叛是因為雍闓、高定等人謀逆,成都不可能坐視不管。
戰鬥進行後,漢軍摧枯拉朽,鼓舞了百姓,朝中自然沒有反對的聲音。
現在情況不同了,漢軍獲得了巨大的優勢,接連攻破叛軍、南蠻,穩定了南中的局勢。
《日月風華》
有官員認為,此戰到此結束,應該趁勢招撫南蠻,以談判取勝。
南蠻是剿不盡的,只要南中達成平衡,漢軍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漢軍修繕補給道路,這是要和南蠻打持久戰啊。
成都百官瞬間炸了鍋,紛紛向劉備進諫。
譙周成為了代表人物,徑直往南中來了。
很可惜,就目前局勢而言,南中未定,烏戈國隨時都可能侵襲。諸葛亮當然拒絕退兵,這是為了南中的長治久安。
譙周可不管這些,當他發現諸葛亮虐待南蠻俘虜,逼迫他們修繕道路後,引經據典,與諸葛亮辯駁。
“只是如此而已嗎?”劉禪沉吟道,他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具體的情況,公子只能去詢問軍師了。”鄧芝無奈道。
自古以來,文武的矛盾都是存在的,以譙周為代表的文官自然不希望年年征戰。
對於他們來說,征戰沒有任何好處,只會讓將軍們跋扈。
最重要的一點是,打來打去有什麼意思。也不過是換個主子,重新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