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降臨。

南中地區依舊操持著溫暖的天氣,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這種天氣,正適合軍卒作戰。

“報。”

“王上急信。”

信使遞上了文書,諸葛亮恭敬地接過,開啟一看。

原來,劉備聽說了江東任命劉闡為益州刺史,似乎有意參戰的意思,遂來書叮囑諸葛亮,無論如何都不能傷了劉闡。

“唉,王上多慮了。”諸葛亮嘆息道。

劉禪接過文書一看,也明白了劉備的心思。

他奪取同宗劉璋的領地,的確是有些不厚道,耿耿於懷,希望能夠給劉璋一脈善終。

一切為了漢室。

和珅貪汙腐敗,都被人視為處事哲學。

李鴻章賣國求安,被人理解為事出無奈。

曹操屠城殺人,那是真性情。

劉備的性格品質、道德修養,卻被人冠以“虛偽”的標籤。

劉禪總覺得難以理解。

屈身守分以待天時的耐心,勿以善小而不為的仁心,攜民渡江而不忍拋棄的慈心,匡扶漢室不折不撓的決心。

千年的歷史,都足以證明!

越是知識淺薄的人,越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勇氣,只盲信自己的認知,而聽不進去對立的觀點。

劉備在信中還強調了一點,對付南蠻要以安撫為主,不要增加無謂的殺戮。

諸葛亮秉持著這一信念,並沒有針對南蠻展開殺戮行動。

反倒是孟獲,不知天高地厚,向漢軍挑釁。

他以蠻王的名義,尋求決戰。

南蠻號稱二十萬大軍,是漢軍的兩倍之多,實際上也就十幾萬人,戰鬥力比雍闓部要強。

劉備入蜀後,主要重用原來的親信,以及荊州士族、劉璋舊部。

而對蜀地、南中的豪強多疏遠、防範,只是維持了一定的平衡。

起初雙方井水不犯河水,南中的大姓、南蠻也只是安穩地過日子。

直到劉備北伐漢中,第一個矛盾點爆發。

要湊足北伐的物資,必須加徵賦稅,巴蜀之地是徵收的主要物件,南中反而是其次。

但利益的觸動,絕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楚的。

矛盾在積聚!

所幸劉備北伐成功,獲得了勝利,領地、勢力都不斷地擴大,震懾了南中蠢蠢欲動的豪強。

天子駕崩後,在劉禪的策劃下,南中豪強高定、朱褒、雍闓順勢謀逆。

殊不知他們完全落入劉禪的圈套,被漢軍在極短的時間內平定。

現在只剩下孟獲率領的南蠻,他為了聚集各路洞主,耗費了一定的時間。

他剛起兵,南中豪強的勢力已經被撲滅了。

然而。

南蠻的實力遠勝地方豪強,諸葛亮和劉禪都必須謹慎應對。

孟獲想決戰,他們偏不,義正辭嚴地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