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逐漸明朗的局勢(第1/4頁)
章節報錯
拉攏一批。
打壓一批。
消滅一批。
這是最基礎的策略。
劉禪決定先尋求盟友的幫助,遂派人鄭重地請李恢前來議事。
“越嶲夷王高定是一個麻煩,必須穩定,或者解決。不知先生有何教禪?”
劉禪虛心地請教,希望李恢能夠給出建議。
李恢的家族深耕益州郡,對各個大姓,以及蠻族都有所瞭解。
他沉聲道:“公子,越嶲夷王高定狂傲自負,恐怕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服的。”
說到這裡,李恢沉默了半晌,似乎在斟酌。
“夷人多反覆,只要漢軍勢大、勢穩,高定必然不會造反。”
劉禪露出沉吟之色,他明白了李恢的意思。
簡單地說,就是讓漢軍的聲威,超過高定。
蠻夷兇狠、好鬥,但軍備粗製濫造,打順風仗會有很多人順從高定。一旦遇到阻礙,他們也會拋棄高定。
他們是多部落聯合,高定只是最具有威望的一人,給了漢軍逐個擊破的機會。
歷史上,是由於劉備兵敗夷陵,巴蜀精銳損失慘重,南蠻這才趁勢起兵。
那時候蜀漢政權不穩,給了逆賊機會。
現在不同了,在劉禪的幫助下,漢軍一舉奪取了漢中郡,並且北伐成功,將南陽劃入漢室邊境,順手驅逐了孫權,幾乎佔據荊州全境。
漢軍的作戰能力,得到了曹魏、江東的一致認可。南蠻若是在這種時候造反,肯定腦袋被門踢了。
“臣下以為,只要調遣十萬精銳入南中,即可穩定局面。”李恢補充道。
南中有四郡之地,地域極其遼闊。只要能夠進行開發、利用,將又是新的巴蜀之地。
“現在調遣軍隊入南中,會不會刺激到蠻夷?”劉禪謹慎道。
“可能性很小,蠻夷也是血肉之軀,他們也會思考,衡量得失。只要公子找到恰當的藉口,調兵遣將,他們只會臣服。”李恢道。
漢軍今非昔比,現在漢中國能夠調遣的總兵力,超過二十萬。
除了鎮守北疆,防止曹魏、江東偷襲,抽調十萬兵馬並不是很難。
只是這樣一番調動下來,南中又太穩了,不穩定的因素會囤積下去,等待爆發的一刻。
劉禪也失去了收拾南中豪強的藉口,禍福難料。
“先生可聽過孟獲此人?”劉禪淡定地詢問道。
“此人有勇有謀、待人忠厚,向來被當地的夷人和漢人所敬仰。若官府有難以處理之事,還會請他出馬進行調停。”李恢道。
“能否請此人前來一敘?”劉禪沉吟道。
南中地區地廣人稀,不便治理,屬於益州的有四郡。
越嶲郡,治邛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