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變遷,紫蘭花修煉成人形,登臨天庭成為紫蘭仙子。”

“琉璃也化作一隻石猴,成為了天庭的弼馬溫,二人在蟠桃園再次相遇……”

劉禪滔滔不絕,講訴著曲折離奇的故事,糜威聽得目瞪口呆。

或許,琉璃真的能夠賣一個好價錢。他聽了這些傳奇故事,都忍不住想買琉璃擺放在書房裡裝飾。

“光是這些仙神故事,還不足以讓達官顯貴信服,我這裡還有一則民間流傳、真實存在的典故。”

“傳聞有一名沒落士族梁山伯,遊學至水鏡書院,與富家子弟祝英臺成為同窗。”

“二人刻苦求學、琴瑟和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梁山伯發現了祝英臺的女兒身,心生情愫,以琉璃作為定情信物。”

“但他們二人生逢亂世,漂泊無依。梁山伯決定成就一番大業,再回來迎娶他心愛的姑娘。”

“他躬耕隴畝,終得明主三顧茅廬而出仕,號為臥龍。”

“臥龍先生飛黃騰達,得明主賜婚,在他大婚之日,祝英臺身著嫁衣,派人將琉璃送往梁府,她則乘船飄泊於大江之上,準備殉情。”

“臥龍先生見到琉璃,當著賓客的面退婚,騎馬至江畔追逐自己心愛的姑娘。”

劉禪點到即止,糜威心神震顫。

三顧茅廬,號為臥龍?

這不是諸葛軍師嗎?

怎麼就成了梁山伯!

忽然,糜威明白了劉禪的良苦用心,這就是傳說中的“包裝”,無中生有嗎?

確實厲害!

“這兩則故事,麻煩表兄找幾名文采過人的先生,潤色一下。”

“要曲折離奇,反轉再反轉。”

劉禪細心叮囑,糜威已經徹底拜服。

在這些故事的襯托下,琉璃已經成為了象徵愛情的代表。

怎麼可能賣不出去?

“對了,再把牛郎織女、梁山伯祝英臺的愛情故事編成話劇,在公卿大臣家裡巡迴演出。”劉禪淡然一笑道。

在白袍軍的努力之下,各式各樣的話劇已經成為公卿的娛樂專案之一。

像什麼潼關之戰割須斷袍、張文遠威震逍遙津等等,都成為了暢銷劇本。

只不過江東、曹魏將劇情內容都換了一遍,江東著重宣傳赤壁之戰,曹魏上演官渡之戰。

總之,話劇被白袍軍帶火了,成為了一種宣揚的手段。

現在的話劇都非常單調,基本上都是史實事件進行改編,還沒有其他的故事摻合進來。

劉禪準備開啟愛情話劇的市場,以討好那些消費能力驚人的貴婦們。

“公子,我都記下了,還有什麼安排嗎?”糜威恭謹道。

這些“營銷”手段,他聞所未聞,如果能夠掌握,獲益匪淺。

劉禪說過,商事亦是國事。

忽略了商業的發展,政權難以完善。簡單地說,會很窮。

商人逐利,看似十惡不赦,實際上是缺乏律法的約束。

光是依靠土地種植的產出,如何滿足南征北戰的需要?

士農工商齊頭並進,才能強國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