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用商貿解決俘虜問題,辛毗、步騭一分錢不用出,即可完成各自主公的任務。

皆大歡喜。

最重要的是,劉禪可以光明正大地委派這些俘虜當勞役、參與建設,價值遠遠超過一金。

當然,他們的吃穿用度也將是一筆天文數字,必須將勞動力安排妥當,才能將效益最大化。

曹魏、江東割捨了未來的利益,來穩定目前的局面。

他們沒有對俘虜不管不顧,但又好似沒有完全管。

劉禪依舊掌控著主動權,畢竟俘虜還在他的手中。

他舉辦了一場宴會,邀請劉備出席,與辛毗、步騭談天說地,這件事算是成了。

接下來劉禪又與二人商討了一些互市的細節,決定將互市的地點安排在幾座城市。

第一座,京兆尹長安,屬於曹魏管理。

第二座,南陽郡宛城,屬於漢中王領地。

第三座,江夏郡沙羨,屬於漢中王領地。

至於江東和曹魏的貿易地點,就不是劉禪需要關心的了。

敵對的三方,真的會和平貿易嗎?

劉禪可以確切地回答,人的本性是追求利益的。

西蜀織錦業的繁榮,暢銷大漢各地,這是毋庸置疑的。

《後漢書左傳》曾記載曹操派人到西蜀買錦的事,曹丕為了削弱蜀漢的經濟,故意減少蜀錦的消費,諸葛亮為此還寫了一封信回應。

貿易絕對不是官府所能夠制止的,只要有利益存在,就會有人鋌而走險。

西蜀戰馬稀缺,但還是能夠透過走私購買到昂貴的戰馬。

曹丕想禁,根本無濟於事。

糧食、馬匹、銅鐵礦、食鹽都是戰略物資,江東有海鹽,曹魏有海鹽、青海湖的湖鹽,西蜀有井鹽,價格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劉禪需要警惕的是奢侈品地流入,百姓再怎麼窮困潦倒,都無法掩蓋上層階級富庶的事實。

江東掌控著交州地區,奇珍異寶無數,其中便包括珍珠、玳瑁、象牙等。

這些垃圾玩意,對於劉禪來說沒有任何價值,只會讓益州、荊州的財富流失。

由於貿易自由,劉禪也不可能干預有錢人的購買。

他已經準備了兩樣克敵制勝的商品,在關鍵的時候可以扭轉局勢。

綿和帛是可以當錢來用的,所以當直百通寶繫結蜀錦的時候,江東商人才會乖乖上鉤。

現在蜀錦已經被江東、曹魏所警惕,一旦被限制,很容易被卡脖子。

但想拿出真正的替代品,基本上不存在。

唯有一項具有足夠的潛力,也就是蜀茶。

茶葉在東漢末年並沒有流行起來,只是蜀地的暢銷飲品。

而茶葉是具備與絲綢一爭高下的潛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