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看完之後。

壓制車間還有壓制子彈殼的模具。

這個速度就很快了。

畢竟是消耗品,而且個體並不是很多,如果不是因為每一次壓制的頻率都被限制了,恐怕這個壓制的速度還能夠更快。

一開始的時候計劃使用的是銅作為彈殼,這樣可以讓工人們的效率加快。

但是計劃使用澆築壓膜的方式之後,還是選擇了較為便宜的鐵作為材料,但是經過測試,鐵水雖然是一次性澆築壓膜出來的,可是還是有一些問題,最終只能是以黃銅來作為彈殼材料。

子彈頭這個東西因為是真正的消耗品,所以採用的是鋼芯銅包,屬於那種尖細長的設計,目的是打算有穿透力。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朱由檢覺得這個子彈非常的簡單,在彈殼裡裝上火藥,然後再裝上子彈頭就能夠發射了。

但是實際上是,這樣的設計很難引燃彈殼內的火藥。

如此還需要在彈殼上進行一些改進。

改進的過程中加入了火帽,這個東西是便於擊發引燃彈殼內的發射火藥的。

這些都是工匠們進行了多次的嘗試之後,所做出的改進。

有了這些改進之後,這新式的子彈就算是徹底的成功了。

為了製造出這種高於這個世界的武器,朱由檢可以說是把能夠搜尋到的資料全部的進行了搜尋,同時還結合了從全國各地抓來的洋人那裡所獲得的一些技術上的改進,如此才能夠有現在的效果。

知道了子彈的原理,炮彈的原理基本上也是差不多了。

只不過這個是一種比較危險的實驗,所以還需要很久的時間才能夠進行。

子彈的生產線上,一次可以生產出五百顆子彈。

主要還是因為現在的動力源有限,不過根據這些工匠們的計劃,只要能夠增加動力源,子彈的生產都將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只是看著每天那麼多的銅被用來製作子彈,感覺到心疼。

但是皇帝卻讓大家放心大膽的做,這讓工匠們覺得自己等人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了。

因為這些都是皇帝讓你做的。

看完了生產,自然是要看看這個東西能不能夠實際射擊的,所以很快就到了靶場上。

這裡一片空曠,沒有外人很安全。

朱由檢等人就在這裡進行觀摩,然後讓那些年輕的工匠測驗。

這是他們自己製作出來的,所以實驗也是他們在進行。

隨著指令下達,做實驗的兩人,揹著萬戶槍就做出了射擊的動作,隨著兩聲響,遠處的土堆上的靶子中出現了被擊中的聲音,很快有專人取回靶子。

靶子上裹著的是建奴人的棉甲,而且還是兩層。

距離大概只有兩百步左右,(六十米左右)但是兩層棉甲居然已經是炸開,由此可見威力。

而且最主要的是,這個萬戶槍可不是隻能夠發射一槍就要裝彈半天,只需要再次的拉動槍栓,就能夠完成下一次的發射。

間隔很短。

如此情況下,自然是會有很大的攻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