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自己的天命還在,自己還是大明的皇帝,能夠從京城一路打出去,那麼自己收民心也更加的容易。

但是這只是一種極限的危機。

所以朱由檢是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的。

如此,朱由檢現在的計劃就是想要弄死皇臺吉。

崇禎二年的一月左右,建奴人會在他們的大汗皇臺吉的帶領下殺入到京畿重地,到時候就會爆發歷史上的京城保衛戰。

京城保衛戰可以說是對大明忠心之人的一次測驗,戰死的人很多,逃避的人也很多。

但是這一次,朱由檢已經有了準備,那麼自己肯定是要把建奴人給留在這裡的,最少也要把皇太極給留住,如此,建奴內部必亂。

但是,讓建奴人殺入到京畿,這有點太殘忍了,畢竟建奴人可不會直接的找自己,而是會對京畿重地的四周進行屠戮,那是朱由檢所不能夠接受的。

所以,朱由檢只能是讓軍隊想辦法的外移,在關隘的地方對建奴人進行一次痛擊。

而之前的時候,朱由檢派出了武院的師生們到山海關外,目的就是去了解關外的情況,以此來讓這些人有一些瞭解,同時制定一個戰略,到時候應對這個問題。

“火槍,應該差不多了吧。”

朱由檢坐在御座上,手中拿著奏章,然後的進行想著。

他沒有給那些工匠們下死命令。

畢竟那樣的逼迫不一定就能夠會有效果。

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雖然自己的工匠多,但是如果自己這樣做了,那將會陷入一個死迴圈。

所以他都是一直的等待著他們的主動彙報。

算起來上一次的到達研究院已經是有半個月的時間了,工坊那邊倒是最近去過,但是卻也沒有火器方面的彙報。

“皇爺,禮部那邊派人詢問,禮部該如何的回應倭國。”

皇帝殺了倭國的使者。

這是按照禮法來說有點太武斷了,容易得罪人,也算是有失大國的身份。

但是,這些倭國人太過分了。

所以殺了也就殺了之後,那麼大明的禮部還是要對這一次外交事件進行道德上面的問責的。

所以他們雖然派人來詢問,其實已經是做好了準備。

這也是儒家讀書人最會做的事。

因為在他們的眼中沒有什麼是錯誤的,有的只是是誰來說這件事,如果是自己,那麼自己站在道德的高度,說的你啞口無言。

“告訴禮部,這件事要嚴詞譴責倭國人,如果倭國人的那些倭寇之類的再來襲擾我大明的子民,朕就會把這件事算到他們倭國,到時候朕會派人來進行征討的。”

“是,皇爺。”

王承恩領了朱由檢的旨意去傳令。

而朱由檢則想著到時候如果倭國人殺了自己的使者,那麼鄭芝龍就能夠派上用處了。

倭國的白銀,是朱由檢想要的。

而且朱由檢會讓鄭芝龍發動戰爭,讓他整合勢力,只要鄭芝龍不死,他在海上的力量變得多麼強大,到時候還是自己的。

而且朱由檢已經有計劃,到時候會讓鄭芝龍把自己的副將,他的兒子,他的親族都來京城,自己親自封賞,讓他們對自己完全的忠心,那麼就會一直牢牢的控制著這一支強大的海軍。

至於他們在海上會不會劫掠其他國家。

朱由檢完全的不在意,畢竟自己只是給鄭芝龍封官了,他的人還是他在養著,那麼就需要自己去開源,然後獲得自己手下人的忠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