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開鹽路(第2/3頁)
章節報錯
錦衣衛到了外城的時候,就看到了這裡的守衛還是京營的人,但是看著錦衣衛的眼光,這些京營的人也都感覺到發慌。
從這件事之後,應該京營是再不會放文人們進來了。
朱由檢回到了乾清宮之後,心中也是不滿的厲害。
同時一道聖旨是直接的下到了京營。
以前的時候,京營的人想要聽令,那是必須要內閣的票擬的,如果沒有,那麼皇帝的旨意是完全的沒用。
但是現在,皇帝對他們完全的控制了。
那麼只要皇帝的旨意就完全的夠了。
在京營的三大指揮那裡,接了聖旨之後,就開始處理這件事。
這件事涉及很大。
三大指揮帶著人趕去自己本部去宣讀皇帝的意思,同時他們也會嚴格的管教。
而且,從城外勇士營那裡來了一百多個孩子。
這些孩子們一個個的看起來精神狀態良好,他們到來之後,被分派到了各個千戶所裡。
然後就開始了每日的宣講。
宣講的東西,那自然是皇帝。
皇帝對大家這麼好,給了大家上升的渠道,還給了大家發足響,還讓大家吃飽了飯,還讓大家真正的做人,不用成為別人家的家丁家奴。
這麼好的事情,怎麼還想著不遵從皇帝的旨意,去聽文人們的話呢?
文人把武人當過一回事嗎?
在他們的眼裡武人的不堪入伍可是出名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各種宣講之下,京營士兵們的想法也就變了。
而且最主要的是,有皇帝在就能夠保證大家的生存,保證家裡人的生存,而這些可不是文人提供的。
如此情況下,該向誰效忠,自然是一目瞭然了。
而且崇禎皇帝的目的可是遠大的。
養軍隊可不是看的,而是打算要中興大明的,而且對於武人,皇帝的看重大家都見到了,所以在這個時候,一個個的都覺得自己該如何的做,才能夠做的更加的好
於是一個感染一個人。
一大群的人,開始了念皇帝的好。
那麼一心一意的也就只以皇帝為重了。
這些都是後話。
朱由檢自然是知道自己這些人的作用的。
所以他並沒有說就一直的盯著這件事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