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大明之大敵也,反之亦然。”李國普開口,說的振振有詞。

朱由檢點頭,便道:“既然你也這般認為,那麼既然是為大敵,是不是要清楚其他外患?朝鮮和遼東接壤,蒙古與奴兒干相連,如果建奴人馳馬南下或北上,又當如何?”

朱由檢這句話說出來,這大臣們卻連番到搖頭。

在他們看來,皇帝定然是多看了幾眼輿圖,然後在這裡想當然。

朝鮮,一國也,建奴與之修好都來不及,畢竟朝鮮乃是大明的附屬國,又怎麼可能會出兵朝鮮?

而且,建奴,是山野蠻人哪裡懂的去耕種?他們不是都靠打獵劫掠為生麼?

大家一副想當然的樣子,但是朱由檢的想法卻和他們完全的不一樣。

“你們這是不相信朕?”

“臣等不敢。”

大家不說話,自然是不相信自己說的,但是他們也不會反駁。

“既然不信,那麼你們來問朕如何?這已經是要據城而守了,還來找朕商議什麼?”

朱由檢真的是有點無語。

大臣們也是發現的確是如此,他們這樣做一來是通知皇帝有情況,二來自然是希望皇帝能夠想辦法。

想什麼辦法呢?

自然不是如何的去打仗,這種事有人會做,想的就是出錢。

這就好比。

皇帝是有錢的,不管什麼地方,大家只要說沒錢了,皇帝就出錢來補救,那麼就會很輕易的解決。

所以大家才會來找皇帝。

至於說皇帝不想拿錢出來,那麼大家就自己去想辦法了,就比如現在。

吏部尚書馬上就說道:“陛下,臣以為當可起復寧錦大捷的袁崇煥,有他在,遼東無憂。”

原來是這裡等著自己。

遼東的事情很嚴重,那自然是需要有人來總拿,那麼有了遼東總督的話,整個遼東就是一個人說的算,他能夠守住,手下的人也會聽命。

現在,大家齊刷刷的來找皇帝,不是讓皇帝拿主意的,而是要用一個人。

用什麼人大臣們說了算,皇帝只需要點頭就可以了。

朱由檢道:“說到這袁崇煥,朕到是聽過他的名字,去年朕登基之後,老奴身死,有人就言此乃其所為,既然如此,就傳旨讓其來京,朕要好好的瞭解一下這人如何。”

“陛下聖明。”

大家一聽目的得到了肯定,頓時大喜。

至於說這袁崇煥會不會被重用,這肯定是必然的了,畢竟袁崇煥這人能說會道,而且說的讓你心情澎湃的。

而在這個時候你最需要的就是這個,那麼自然是會覺得對方說的很多,然後甘願的犧牲一切來讓這個人實現目的。

當然,具體的朱由檢可不是這個目的,他自有他用。

之所以這樣想,因為朱由檢發現自己的身邊根本就沒有懂兵的,沒有人能夠和自己一起參贊軍機,如果有這樣的人,就算是和前線形成了一個指揮距離,最少,大家集思廣益的肯定能夠指定一個非常周全的計劃,對於戰爭的走向更有主動性。

不然的話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自己有所提議,大臣們卻都成了保守派,一個個的完全把敵人當做一回事,不敢向前,只想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