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城外,有一道童騎牛而行,手持一根青色木笛,揹負一柄長劍,悠揚的笛聲嫋嫋,引來了不少的飛鳥。

道童無名,道號無名,是閒雲山上循道宗掌教的持劍童子,幾個月大時被老掌教撿上山來撫養至今。

大玄王朝國泰民安,雖不說天下大同萬事皆公卻也敢說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民風之淳樸在天靈界的幾個大國中都聞名遐邇。

而在這太平盛世之中,誰家會窮到養不起孩子以至於扔在山下。

為此,老道長算過天機,問過官府,但都找不到這孩子的家人,因為相處已久兩人感情頗深,老道長不願無名離去便斷了為其尋親的念頭。

畢竟十五年尋親,十五年,不算短了,十五年無功也可能是冥冥天意,人力豈能忤逆。

老掌教從未收徒,與無名朝夕相處中,老道長對無名早已視如己出,把循道宗諸多秘術傾囊相授。

再加上無名天賦奇高,修道不過三百年,就已經在修煉一途登堂入室,邁過渡劫,歷經四九天劫洗禮,成為循道宗年輕一輩中唯一一個踏入仙道層次的人。

為掌教及眾多長老寄予殷切厚望,再加上循道宗掌教自古便是立賢不立親,所以無名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掌教。

無名不喜虛名,不喜功利,性子淡泊,不爭不妒,而且對於師兄弟們在修道途中的困惑他都是盡心解惑從不藏私,所以深受同輩敬重。

作為穎川城的仙道宗門,循道宗自然是有著非同一般的待遇,不僅不用繳稅服役,而且還被城主大人批了這閒雲山內七百里的地界,用以教化弟子,傳道授業。

循道宗與其他仙道宗門略有不同,收徒不看天資不看仙緣先看其品行。故此循道宗一門盡是賢人,門規不嚴,不設刑法堂,因為純屬多餘。

山下凡人有事求助,不需珍珠瑪瑙黃金白銀,也不需仙草聖藥仙刀古劍,更不需三跪九叩卑躬屈膝。

只要上得山來招呼一聲,便有人隨其下山,有錢的管個來回路費,還有一日三餐,囊中羞澀的就管個饅頭鹹菜,再不濟窩窩頭也成。

反正循道宗的神仙都是菩薩心腸,這一點整個穎川城周圍數千裡對這個說法都是保持著高度一致,是百顛不破的金科玉律。

循道宗中人人和氣,不存在什麼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頂多有時候遇事意見不一會爭執不下再衝動一下就擼袖子捏拳頭比畫比畫。

平日裡無名從不下山,甚至很少出自己的院子,像這種下山進城的情況,三百年來,這也只是第二次而已。

第一次,是他從山下上山,老掌教帶他去鬧市裡買了一串冰糖葫蘆哄他開心,而這一次,是第二次。

循道宗往南八百里外有山,名長寧,山下有城,名永寧,長寧山下永寧城,民風純樸,百姓皆是性情純良,敬仙道,遵國法。

半年前長寧山中一大湖中生出一頭惡蛟,禍及一方,無名奉師命下山,開殺戒,斬蛟濟世。

無名一劍斬蛟,永寧城百姓視之如天人。

「大青,你說為啥我這麼命苦,自費出行八百里,這些年收的壓歲紅包一下子全沒了啊!」

無名苦著一張臉,趴在大青牛背上拍了拍那對牛角。

而老牛顯然對這事也是很不爽,畢竟錢都是兄弟倆的,雖然它不會花但是不妨礙心理上滿足啊!

這下可好,弟兄兩個多年的苦心經營一朝化為泡影,想想都鬱悶。

無名騎牛上山,閒雲山風景逐漸盡收眼底,林海起伏,雲濤輕卷,一群白鶴清鳴而過,無名盤坐牛背上,手持木笛揹負長劍彷彿仙人童子下界,俯瞅世間。

「悠悠而過三百載,我竟再入仙道,未知何

時方能重臨巔峰?」

少年眺望遠處,悠然開口,眼中倒映大千世界。

「好一個歌舞昇平,好一個千秋大世!」

「如此煌煌大世,怎能沒於黑暗之中,怎能沉淪詭異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