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轉型(第2/3頁)
章節報錯
其實第二張專輯的質量並不差,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沒有一首火的。
為了第二張專輯,她辛苦了兩年,最終亦無所謂,那段時間確實對她的打擊有些大。
所以才會在後來和華藝談合約的時候,想找顧巖。
一方面是覺得只有他最懂自己。另一方面,其實也是想用這種方式重新見顧巖。
畢竟當時在不知道顧巖身份的前提下,她如果就那樣直接出現,難免不會給人一種是來炫耀的錯覺。
“其實你第二張專輯失敗是必然的。”
即便顧巖沒有聽過沈茹雪的第二張專輯,只看東皇當時保守的策略,顧巖就知道她為什麼會失敗。
這個娛樂至死的社會,娛樂的更新迭代其實很快的。
一個型別的音樂火了之後,會被更多的娛樂公司蜂擁而至,在最短的時間榨乾這種型別的潛力。
就比如被沈茹雪帶火的甜歌型別。
在她靠著《愛你》《彩虹的微笑》大火之後,市場上出現了一大批的這種型別的歌曲。
這也是為什麼那兩年,東皇會不斷讓沈茹雪參加商演,辦演唱會收割歌迷。
只有這樣才能讓沈茹雪的效益最大化。
等這一波歌曲熱度收割完畢,但是的市場潛力也被開發得差不多了。
東皇當時最好的辦法,其實是藉助沈茹雪剩下的熱度,積極轉型。
畢竟這一波甜歌的市場,已經被釋放得差不多了,再繼續甜歌,也只是在和自己打擂臺而已。
轉型才是當時沈茹雪最好的選擇,帶著歌迷踏入全新的賽道。
可當時的東皇,選擇了保守,沒有敢去拼搏。
在新專輯沒有能超越《愛你》和《彩虹的微笑》的前提下,沈茹雪的二專失敗,也就成了理所當然。
“所以當時我向華藝提出讓你來做我的製作人,他們以為我還是要走從前的老路,才會最終沒能達成簽約。”
聽完顧巖的分析,沈茹雪也很是贊同的點頭。
這個社會,娛樂業發展了上百年。各方面都已經十分完善了。
娛樂市場的格局也是趨於固化,任何一家娛樂公司想要往上爬,都是十分的艱難。
可要退下去卻又十分簡單,也許就算一個決策的失誤,就會讓一家娛樂公司白辛苦好多年。
娛樂公司之間的競爭,比藝人的咖位之爭還要來的艱難。
王美華思慮良久,還是拿起了辦公桌上的座機電話。
“王總,關於沈茹雪最新的評估報告,我已經看過了,我覺得現在是展現我們誠意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