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金庸的書(第2/3頁)
章節報錯
“我,記得了。”水自流點了點頭。
“記住就好,我走了。”
說完,陸天轉身,大步走出了院門。
望著陸天離開的背影,駱士賓不禁感嘆:“水哥,這可是個奇人,將來傍上他,這輩子就不愁了。”
“嗯……”
水自流直了直腰,捋了捋頭髮。
……
光字片,周家。
大年初五,安頓好了鄭母和光明後,陸天和鄭娟動身去周家。
周家平時的晚飯差不多是晚上六點,現在是春節,大多人家只吃兩頓飯,差不多下午三四點就開飯了。
周家也不例外。
陸天和鄭娟來之前,李素華在周秉義和周蓉幫忙下,已經把餃子包好。就等著陸天和鄭娟一到,就下鍋了。
自從大年初一陸天和鄭娟來周家後,周家的幾個兒女便期望能與他們常來常往。
周秉義和郝冬梅對陸天的身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周蓉也對陸天的詩或者說寫詩的人有了特別的情愫,
而周秉昆倒是挺單純,就是想謝謝陸天送給他的公交車月票,有了這些月票,讓他去吉春市文工團方便許多。
差不多下午三點,陸天和鄭娟來到了周家的。
李素華一個人在外屋地蒸餃子,周蓉、郝冬梅包括鄭娟都要幫忙,李素華卻說不用。
年輕人聚在一起不容易,餃子已經包好,剩下的活,自己一個人就能做了。
裡屋便成了年輕人的世界。
經過初一熟識後,周家人對陸天、鄭娟已經不再陌生,圍坐在炕桌,無話不談起來。
說是無話不談,其實談的最多的還是文學。
周秉義、周蓉和郝冬梅都是純粹的文學青年,而周秉昆也算是文學愛好者,從事文藝工作。
只是,周秉義、周蓉、郝冬梅聊的都是傳統文學,特別是蘇俄的經典名著。這些名著,除了模模糊糊能記得書名外,裡面的內容,陸天卻一概不知。
以至於,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每每與陸天交流,陸天只能環左右而言他,疲於應付。
後來,實在沒話說了,陸天就給幾個人講講金庸的武俠小說,畢竟與之前掛在嘴邊《詭秘之主》和《大奉打更人》相比,金庸的武俠小說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周蓉問到出處時,陸天說起是透過特別渠道讀到的。
聽起來,也合情理。
金庸的武俠世界,令周家這些文學青年充滿了好奇。陸天一開口,便問東問西起來。無奈,陸天只好努力滿足周家文學青年的好奇心,不厭其煩地講了起來。
從《笑傲江湖》講到《天龍八部》,從《神鵰俠侶》講到《倚天屠龍記》。其實,金庸的書,陸天也不是都看過。架不住改編的影視作品多,基本情節還是能說出一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