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詩人馮化成(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著眼前還有些稚氣的周蓉,陸天多少有些愣神。
“賣糖葫蘆的,我問你,多錢一串?”周蓉見陸天沒有應答,又問道。
周蓉的問話令陸天緩過神來,道:“三分,三分錢一串。”
“給我拿兩串。”說著,周蓉摘下棉手套,伸手從外衣兜裡取出了一毛錢,遞給了陸天。
陸天接過錢,從糖葫蘆架上取下兩串糖葫蘆,又從兜裡摸出四分錢,一起遞給了周蓉,“這是糖葫蘆,這是錢,拿好了。”
周蓉沒有應聲,從陸天手中接過錢和糖葫蘆後,轉身便離開。
“看來,周蓉對自己是一點印象都沒有啊。”陸天心頭暗歎道。
想起自己為了給她解圍,還與駱士賓和水自流打了一架,卻連句謝謝都沒有。這麼長時間了,對自己沒有印象,也不為過。
自己就是一個收垃圾的環衛工,周蓉還記得自己,倒不正常了。
可陸天越是這麼想,就越是留意周蓉,想看看她到底要去哪,要做什麼。
周蓉並沒有走太遠,而是來到小市場的路旁是一個郵筒。郵筒有兩個投信口,一個是市內的,一個是市外的。
遠遠望去,周蓉從內衣兜中取出一封信,小心翼翼地放入市外信件的郵筒中。
投好後,甩著小辮,拿著糖葫蘆一搖一擺走遠了。
……
原來,周蓉到這裡是為了寄信。
光字片那邊沒有郵筒,來這裡寄信倒也正常。
信,會寄給誰?
想到前世中,周蓉離家去貴州前,已經與馮化成有了兩年的書信來往。
收信人,一定是馮化成。
前世中,馮化成是國內知名詩人,是周蓉無比崇拜的物件。
正是因為對馮化成的崇拜,年僅十九歲的周蓉,義無反顧地去了貴州,去尋找她心中詩、遠方和愛情。
而之後周家五十年的風風雨雨,大多源於周蓉與馮化成的結合。如果周蓉沒有去貴州,而是安心留在吉春的話,周母也不會急火上身,而癱瘓在床。
重生前,陸天記得很清楚,前世馮化成出軌後、向周蓉提出離婚時,周父對周蓉女兒馮玥說的話:“你不知道,你媽媽為這個人付出了多少,你姥姥不省人事這麼多年,根兒全在這個人身上。”
可見,周家的不如意與馮化成有直接關係。
想讓周家比前世過的更好,周蓉和馮化成就不能在一起。不在一起,未來的周家就不會有那麼多波折了。
想是這麼想,可陸天深知,周蓉是一個有主見,且有些任性的姑娘。想說服周蓉離開馮化成並不容易。
就像前世她說的那句話,崇拜是愛的開始。
現在的周蓉對馮化成已經極度崇拜。
也許這個年齡的少女不懂得什麼是愛,可這種崇拜,依舊能讓周蓉如飛蛾撲火般愛上馮化成。依舊會義無反顧離開周家,去貴州山區與馮化成相聚。
想從根上解決這個問題,讓周蓉心甘情願遠離馮化成,就要打碎周蓉心中這個偶像,或者用另外一個偶像,取代馮化成在她心中的位置。
這個年代,
詩歌是文學殿堂中的掌上明珠,成為詩人更是文學青年最高的理想。
馮化成又是詩人中的翹楚,想打碎周蓉心中這個偶像,很難。
能做到的也許是第二辦法——取代馮化成,成為周蓉新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