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那怎麼好意思呢(第2/4頁)
章節報錯
流通現金簡稱貨幣,經濟學家和報道中一般會用“m0”這個名詞, &n0加上活期存款簡稱狹義貨幣,是m1。
前者去年是5.4萬億,後者去年供應量是30.8萬億。
以溫良對博浪未來的規劃,敞開來供應的話,二三十萬億真不算什麼,他是要透過博浪的牽頭作用把國內工業產業鏈建設起來的人。
而且還是那種前期不顧成本的激進模式。
目前為止,博浪在基礎研究領域方向的任何一項成果產出過程都是非常非常浪費錢的。
溫良信奉的東西很簡單,用我國的傳統文化來解釋就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第一代出來,第二代就容易了,第三代就輕鬆了,三代之後就是遍地開花了。
反正歸根結底談不上創新科技,只是走一遍別人走過的路‘依葫蘆畫瓢’,所以溫良把‘道’換成了‘緣’,20萬億元。
他好歹學的是數學,基礎的賬還是能算清楚的。
只要能搞出來,代入一下:蘋果+谷歌+微軟+英特爾+高通+英偉達+amd+arm+臺積電+三星+……工業*n,算下來還是值點錢,也能掙億點點錢。
這當然不是博浪一家來搞。
模式跟博浪終端搞定國內智慧手機供應鏈一樣。
投入資金進行非常費錢的核心部件前置研發,順便投入資金扶持供應鏈企業,最佳化升級他們的產業。
智慧手機這個行業發展了六七年,拋開螢幕、記憶體、儲存等一些比較難搞的大件,把國內產業鏈扶起來投入還是不算太高的,幾億十來億的前期投入就行。
主要是現在這階段還沒開始溯源,還沒有往源頭的材料方面發力,後續肯定是要稍微做一點的。
萬億看起來多,以溫良的模式,可能還會有一丟丟的捉襟見肘。
畢竟現在才圍繞duv光刻生產線搞出一套可以獨立於西方模式的實驗級研究,前置研發投入就已經到了600多億。
真正用起來,生產線的本身投入也得算進去,包括從實驗轉商業的消耗也得算進去。
按照實驗級產品投入為1,基礎上進行商業化的投入為5這個還算合理的演算法,第一條duv國產生產線可穩定商業生產投入其實也不多,就4000億吧。
得不能出意外。
最佳化到能跟國際一流水平相媲美的地步,大概再投入個兩三倍就行,這樣算下來也就一兩萬億吧。
不用算市場營銷方面的投入,畢竟有博浪終端在,前期是可以自產自銷的。
&nl的euv都已經進臺積電的廠房了,也得在合適的時候並行研發吧,euv這個東西是稍微有點複雜的,生產線的投入大概是duv的五倍左右,但是研發成本能共享一部分,可能再投入三五千億就夠?
工業這個東西不能只有半導體吧……
嗯……
20萬億怎麼算多呢?
至於溫良同學那個星辰大海的夢想,這種場合他還是不好意思算進去提一筆的。
“……”
安靜並未持續多久,老苗頭主動開口打破了安靜:“小溫你還是說點更有意義的事情,年輕人不要著急嘛。”
溫良眼皮子都是一跳,沒法找補的光景,居然還能說這麼一句!苗總牛逼啊!
“看來這個事情你是有辦法解決的。”老平頭面色和藹的看著溫良。
溫良也沒否認:“慢一點、緩一點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