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西方世界很容易搞出些經典笑話。

這些聲音跟另一個聲音很像:

“來自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陸。”

“不可明說的吃人魔王向格臘斯逼近。”

“卑鄙無恥的竊國大盜進入格爾勒諾布林。”

“拿破崙·波拿巴佔領里昂。”

“拿破崙將軍接近楓丹白露。”

“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於今日抵達自己忠實的巴黎。”

雖然程序不太一樣,沒有一一對應起來,但也大差不差。

而且預計很快就會發展到……至高無上了。

…………

美東時間24號下午,中國時間25號凌晨。

新的一週即將開始。

海外市場乃至全球社交網路上的輿論聲音仍圍繞著虛擬貨幣,不過越來越多樣化。

有人在顫顫巍巍的投資,生怕下一秒比特幣市值暴跌。

畢竟這是具備強金融屬性,卻又包含非常多不穩定因素的產品。

有人在高歌猛進,因為他們透過一些平臺玩起了對沖,在一定範圍內的漲跌都是有利可圖。

目前市面上的比特幣交易平臺其實不少,有不少平臺是自定義了比特幣期貨合約。

因為比特幣這種東西從創造出來便不會專屬於任何人任何組織。

更沒有類似紐交所、納斯達克、上交所、港交所這樣的權威機構來控制發行、交易。

從它被創立以來就是去中心化的。

交易自然也可以去中心化。

甚至可以零價值交易,只要有雙方樂意,無需任何中間平臺的認同,不受任何約束。

當然,人們依然利用其形成了公允價值。

而溫良想要利用高盛、JP摩根他們去推動芝商所推出比特幣合約,主要還是為了公允價值更受認同。

也是利用芝商所一百多年的歷史沉澱信譽來背書。

綜上,因為各種因素,在眼下的時間點,全球範圍內已經有超過100家較知名網際網路平臺表態接受比特幣支付交易款。

因為大家開始意識到,博浪集團透過星海官網一個地區分支的分支竟然能在短時間內收攏海量比特幣。

比特幣從設定上可屬於不再生資源,且因為去中心化,持有量的多寡在合理利用下能起到超乎想象的槓桿作用。

站在大家期待高漲的方向來看,保持一定持有量很有必要。

後世埃隆這樣的玩家更是直接透過特斯拉來背書,動不動就是發文花了幾億幾十億美元買入比特幣。

連在海外市場聲勢一點都不大的熱賣商城都跟了風,表態已經開發了第三方賣家接入比特幣交易。

不僅如此,BTI旗下的一攬子App都支援透過比特幣購買付費內容。

而表面上激進的博浪集團更是一舉將星海官網的支援範圍從加州一個州擴大到了整個北美。

這次不是zz地理學概念上的北美,而是自然地理學概念,就是包括美加在內共計23個國家和地區的北美洲。

像什麼古巴、墨西哥、瓜地馬拉、海地、牙買加、巴哈馬、多米尼克等等,都在覆蓋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