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屢次都是大獲成功。

從這個角度來說,高盛極其擅長利用客戶的貪婪與渴求。

比如柳八爺時期,高盛居中很輕易促成了極大虧損的IBM個人電腦業務以高價賣給萎落。

這種簡單的‘買賣’使得主動極限靠近zz的高盛有無本萬利的能力。

傳聞高盛還有一句名言。

“Wearesellingtobuyersatthecurrentfairmarketprice。”

“我們以當前市場公允價格賣給那些有意願的買家”

並認為,因此才能活下來。

所以,其實高盛大多數時候做的是資訊差生意……或者說,任何交易的本質都需要利用資訊差。

這也是高盛總能活得十分滋潤的重要原因。

有人說,每次大規模地域性經濟危機乃至全球性經濟危機,其背後的推動者中都會有高盛的身影。

這種結論一半來源於事實,一半來源於‘誰獲益誰嫌疑’的觀點。

譬如在08次貸危機時,高盛先是因為欺詐事件大額獲利,據傳高達170億美元,又因向AIG投保140億美元,AIG被救拿到1600億美元注資後得到了等額賠付,然後還得到了100億美元的救助金。

而因為欺詐事件即提CDO(債務抵押債券事件在後來的2010年被SEC(美證交會指控,導致高盛股價狂跌,高盛最後為此與SEC和解所花費的費用僅為5.5億美元,隨後市值上漲8億美元。

看,一個次貸危機中,按照這些資料算,高盛就獲得了410億美元的收益,如今市值卻也只比410億美元……呃,剛才已經跌破400億了。

所以,只能說高盛股票與高盛有很大關係,但不是很多。

…………

而在全華爾街,乃至全美和全球金融精英都主要關注高盛股票時,海外市場的吃瓜網友們也在議論紛紛。

“果然,BLIIB這份長期看空報告發布,高盛股價的下跌連一個交易日都撐不住啊。”

“早知道我也買空頭。”

“晚了,華爾街的吸血鬼比我們要精明太多,他們早就把握好了機會,一點油水都不會漏給我們。”

“為什麼大家明知道以後會漲上來,還要賣?”

“沒有為什麼,這就是股票市場。”

“所以,BLIIB是贏了嗎?”

“不好說……”

儘管在十五分鐘後,高盛股價在逐步穩定中下跌了超過20美元,蒸發市值已經超過了17%,但在一些鍵盤金融精英眼裡,這並不意味著博浪國際投行贏了這次極小規模交鋒。

因為儘管高盛黑歷史多,但大家還是比較相信高盛的能力,博浪國際投行可能真沒有參與做空。

這還真是事實。

對於雄踞全球金融市場的巨鱷來說,其實大量級資金流入主流金融市場都在他們眼裡比較透明。

因為流入是有入口的。

有入口就有記錄。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比特幣這類去中心的虛擬貨幣越來越受追捧也與此有關,有太多人的財富不能明示了。

博浪國際投行不像高盛這個左手右手左右手齊上的東西,沒有一邊發看空報告一邊做空,甚至還要把對沖玩到極致。

博浪國際投行是真對高盛股票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