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們可能有些問題,這樣,我們先過去學校認個路,看一看。”

“現在九年義務教育是免費的,校車和中午一餐飯都是免費的,不用擔心錢的事情。”

幾個農民婦女根本不懂那許多,只是唯唯諾諾的應著。

婦女稍微年輕些,多少膽大點,還沒走出村上就忍不住問:“校長,下壩那個小學的屋子不是都爛了,不讓開了嗎?”

校長語調緩和的回答:“你說的是老小學,年初新蓋了新的學校。”

婦女又問:“下壩……不是比我們上壩還窮咩。”

校長做了個手勢,笑著道:“這倒是,這學校是個大公司捐的,據說年初一次性捐了500個這樣的學校,不僅負責修校舍,還負責提供經費支援,像校車和午餐啊都是。”

“……”

學校那邊似乎對這裡情況很清楚,來的幾臺摩托車剛好能把大人小孩擠一擠載過去。

繞著山路走了將近十里路,還沒到大家就已經看到了那棟格外不同的新小學。

不免有些叫喊。

到了學校,類似的大人小孩組合隨處可見,操場、教學樓到處都是人。

婦女慢慢也瞭解了具體。

一些疑問也逐漸得到了解答。

她之前還想問,為什麼這個學校也沒有加上那個大公司的名字,她也聽過捐建的小學,都是帶了公司名字的。

到了學校才知道,那個大公司不在意這些小事情,反而對教學質量、教學形式、校生安全、校生生活、校生上下學事務等一類事情非常關注,列出了一二三四好多條規定。

婦女問了好幾個人,才打探到那個好心大公司的名字。

叫什麼博浪。

…………

與婦女那樣尋思今年孩子該怎麼上學的,還有一些。

她們同樣是年輕婦女。

不過穿著打扮都比較得體,甚至有那麼點光鮮。

週一那麼忙,都還顯得心事重重。

趕上湊一塊泡咖啡,一個小姑娘小聲問:“王姐,你週五要請假啊。”

“嗯,要送孩子回家上學,週六有點趕不上了。”王姐回答,“還好現在高鐵方便,早兩年得多請幾天假才行。”

小姑娘點著頭附和:“高鐵快是方便。”

“不過,王姐你怎麼沒想著讓孩子在京城這裡上學,條件要好很多吧。”

王姐嘆氣:“我也想,公立進不去,一般要麼得有戶口和房子,要麼就是得搖號,私立基本讀不起,稍微好點的一期學費就要兩三萬了。”

“這倒是這倒是,都分了學區,難。”小姑娘說著似乎想到了什麼,“對了,王姐,這兩天我隱約聽鄰居講過有個什麼雅望學校不怎麼花錢,不記得是不是有這麼回事了。”

王姐根本不相信:“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的事情。”

“要不我問問鄰居。”

“別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