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溫良進入半休假狀態,對博浪,或者說對李澤他們來說,有好有壞。

先說壞的一方面。

溫良這個靈魂人物休假,包括汪婉瑜在內,每個博浪高管所要承受的壓力絕對是以倍增計量的。

這玩意不是誰成長了,經歷了,見識了,就可以避免的。

硬要較真的話,都屬於玄學範圍了。

幾乎可以說是任何一家公司,創始靈魂人物在與不在,都會產生較大差別。

溫良哪怕是吊兒郎當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李澤他們就是覺得壓力小。

但溫良一說休假,比如此前休年假,李澤連續幾個晚上都沒睡好覺,沒辦法,他是博浪實際上的二把手。

再說好的一方面。

溫良不在公司,包括汪婉瑜在內,都得鬆口氣。

因為溫良有時候是不‘講道理’的,他對部分事務的要求很大時候是施行一個原則:快。

錢不是問題。

人不夠牛、不夠多、不夠全面,全球招聘、國內全方位合作。

錢不夠,他去找,硬砸。

時間不夠,滾。

他不講道理的地方就在於這裡,不聽什麼開發難度,就一句話,摸著西方過河你踏馬跟我講一句做不出來試試看?你是少個腦袋還是少條腿?

基本上規劃方案一敲定,那個結束時間點在溫良看來都是寬鬆的。

所以偶爾為了迎合恰當的商業運營策略,會要求加速。

這讓李澤他們也有壓力,總擔心溫良會拿鞭子抽他們。

一家商業公司為了商業運營策略,在產品推出時做出一定妥協,倒是無可厚非。

反正這種妥協只會發生在軟體層面。

大不了後面再安排版本去解決為了商業策略妥協遺留的技術債務,比如眼下最要緊的軟體產品。

就屬於這個範疇。

內測版本就不應該直接推向市場,按照之前的流程,今天都還是內測狀態,更不可能推出正式版。

不過現在提前推出,線上實時反饋,以龐大的維護團隊和海量開發工程師團隊,反倒是能行了。

畢竟測試群體擴大到了全球範圍嘛。

此外,溫良還有個毛病,經常就能甩出一份新規劃草案,一開始還好,後面動輒幾百億的規劃,汪婉瑜感覺她當博浪財神以來,心臟可能都變大了。

所以,溫良如果休假,在具體事務上,大家可以更‘從容’一點。

不過……

眼下,無論怎樣,溫良已經決定完畢了。

而且,在李澤已經表態認同之後,溫良又加多補充了一句:“苗總跟我講,我在某些人眼裡還是太高調。”

“我休假,能讓一些人放鬆放鬆神經,免得不小心上火急出個好歹,畢竟敢說這種話的,都一把年紀了,我們要關愛老人。”

說著,溫良看向陳嘉欣:“這裡要點名表揚嘉欣,陳總在京行事穩健,作風和緩,鋒芒內斂,很不錯。”

陳嘉欣:“……謝謝你啊。”

“我敢額外表態嗎?在京城每天如履薄冰,怕得不行,要不是你在背後撐著,我都要嚇尿了。”

他確實有點怕。

那幾天好些個溫良的爺爺跟他握手啊。

其中還有溫良他平爺爺。

他又不是溫良,不能張口這個也是爺爺,那個也是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