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博浪的超級大動作!(第1/3頁)
章節報錯
滿打滿算正式發展了15個月,國內在職全職員工總量已經突破2萬人數、兼職開發工程師總量突破9.5萬人數的博浪集團缺人,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不是玩笑話。
一方面在職全職員工規模的擴大,很大部分是來源於企業併購。
另一方面,博浪集團發展時間太短,底蘊淺了一些,人才儲備梯隊一直不是很理想,攏共也只經歷了一次秋招。
當然,能讓李澤他們聯袂提出來缺的人,不是人才後備梯隊,而是要能在某個領域已經具備水平了的。
李澤說得比較直白:“現在公司不缺能按部就班辦事的人,也不缺基礎開發工程師,缺能擔當技術領頭人的。”
“不說楊興山、戴禮、林童這些能獨當一面的小組工作室負責人,至少也得是小王這樣的鹹魚吧。”
王志毅:“???”
他的問號直接追了過來。
他感覺他現在的技術實力可牛逼了,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大佬,網路演算法屆無人可比的第一人好吧!
李澤根本沒搭理王志毅,繼續往下說:“至於行政方面,我們一直想要形成人才梯隊,逐步逐步篩選出匹配各個職級崗位的行政管理人才,但時間短,外部壓力大,內部壓力和動力都不太強,需要一些新鮮血液推動一下。”
“尤其是投資併購而來的那些公司,光靠現在的人員,整合進度緩慢而無效,需要從集團層面施加力量。”
“集團內部也需要被正向內卷一下,從日常工作中能看出來,一些同事能力是有的,沒有比較好的正向壓力讓他們有動力,加入一些‘鯰魚’是比較合適的方式。”
“緩和鬆快的日子沒人不喜歡,但總歸還是要有與人奮鬥的。”
對於李澤的提法,溫良基本認同,他很快做出決定:“那就來一次大規模社招吧。”
“正好年前年後是大家最喜歡跳槽的時間點,現在的小組工作室模式也已經基本成熟了,大多崗位無需侷限地域。”
“反正在羊城建起超級總部,也不可能裝下整個博浪集團,去各地開辦更多的分公司、子公司是免不了的。”
李澤看了眼溫良,沉吟著說:“怕是還不夠。”
“直接點。”溫良做了個手勢。
李澤開門見山:“我們需要面向海外展開招聘,楊興山他們加入以來,確實有少數那麼三五十個矽谷人才加入了公司,但這個數量遠遠不夠;
不是我吹捧西方,而是我們現在的發展階段,的確只是老老實實走西方工業屆走過的路,把我們的自主工業體系做起來,在西方學習工作過的人才確實有更好的視野與見識;
現階段正好是需要這類人才加入的時候,甚至包括與高校合作的那些研究專案,也需要這類人才,像小秦老張他們那樣,直接立足高校資源,才能培養出一代代人才,不斷推進各個行業的發展與進步。”
顯然,澤總是通盤仔細考慮過,不是心血來潮的提議。
已經分析過了利弊得失。
溫良喝了兩口茶:“這方面倒是在關於公司體系改制方面,有一些進一步的方案,會對這類人才有很大吸引力,不過我不想現在拿出來。”
“這樣吧,你們擬個綜合方案,面向海外市場招聘,限定一個條款,這是博浪集團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面向海外市場的專場招聘會,持續三個季度,待遇從優。”
說到這裡,溫良又提出了另一個事項:“順便也搞起一場大工人招聘,在國內甄選五個外出務工人口大省,擇其中綜合覆蓋範圍更廣的城市興建10個工廠。”
“合作性質,公司至多隻佔70%的股份,剩餘部分要各地財政入股。”
“具體事情陳總和澤總負責,以招商性質進行,磋商地址儘可能放在公司,不行可以遷就一下,放在京城。”
“至於將來要如何依託這10個工廠發展中上游產業鏈公司,那也是博浪終端的事情,與我無關。”
李澤:“……懂了。”
溫良強調道:“要重視這個事情,你去過代工廠打過螺絲,具體情況你心中有數,沒有博浪的時代,只有時代的博浪,掙了錢就要想到為社會盡一份力。”
“這不是為了面子上好看,而是為了我們的終端產品推出前更保密,品質更好;也為了實際給社會普通勞動力探索出路。”
“領袖曾作詩言“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我之所以要去起這個頭,還有讓大家明白,團結需要時間,我們需要付出行動力,確保博浪在未來十年五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一直存在,只要存在,它就可以是年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