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整體的結構性事務。

楊韻顯然需要時間整理,她沒有馬上回答。

站在她身為人力資源的利益角度,這樣的拆分並不有利。

不過她清楚自己現在已經很需要站在公司的利益角度考慮,這樣的拆分對一個公司體系來說,甚至是目前的最優解。

人力資源是個與‘人’相關的部門,可人力資源內部也是由人組成的。

這種相對制衡的分拆,能一定程度上減少人力資源內部由‘人’產生的問題。

稍加思考後, 楊韻最終還是語調平緩的說:“這樣的工作模式我很認同, 由我跟袁經理兩人分別負責也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

聞言, 溫良直言不諱的點出:“你是分管副總,一應事情都是你負責,直接向我彙報。”

楊韻聽得懂溫良這句話的意思, 溫良懶得玩什麼負責人制衡。

他要的只是體系本身的互相制衡。

“明白了。”楊韻連連點頭。

隨後也沒讓溫良開口問,楊韻主動提了她對公司人事問題的一些見解。

“過去一週, 公司積壓的問題得到了一定解決, 流程體系也更加完善。”

“不過, 所有事情本質上是人的事情。”

“公司發展時間短且發展迅速,有利有弊, 弊端是要花更多精力在磨合上,有利的一面是現在也還可以大刀闊斧。”

“我有幾個方面的想法,關於內部交流軟體……”

“關於……”

條理分明的說到這裡, 楊韻特地停頓了下, 望向溫良, 斟酌著說:“還有一個比較激進的想法。”

從頭到尾溫良都給了足夠耐心, 沒打斷也沒表態。

不過楊韻還是知道自己要說的話的激程序度。

見溫良只是輕輕頷首,示意自己繼續, 楊韻仍是忍不住先輕輕吸了口氣,才說:“公司有大量的外包兼職開發,根據相關記錄可知程式碼提交效率不錯, 這說明至少公司研發部具備可以靈活辦公的基礎;

也不是說要全盤照搬西方的那套,只是站在我也是員工的角度, 我個人認為靈活辦公對人才的吸引力很強很強;

所以我想能不能在研發部小範圍的實行3+2工作制。”

楊韻幾乎‘不敢’停頓,一氣兒往下說:“在員工福利方面, 公司已經走到了行業前列水平,以我們現有的薪酬體系, 人才留存肯定優於除體系外的全行業;

我知道有不少大公司對人力成本有各式樣的核算模型,這些模型的初衷可能沒問題,但實行下去就容易變成唯效率論,基層員工永遠是加不完的班摸不完的魚;

我們公司注重有效效率,又對加班進行了限制,所以我才想能不能進行一些更有益的嘗試。”

溫良露出了欣賞的神色:“非常不錯的提議,你說得對, 既然連外包兼職開發都能在靈活辦公中提交合格的程式碼,沒道理全職員工不能這樣。”

“3天公司2天靈活是合適的嘗試。”

略頓,溫良又說:“儘快形成方案提交上來,不行加個班, 明天會上用得上。”

楊韻一邊點頭一邊記了下來。

心裡卻有一種莫名的直覺,她似乎是說出了溫良原有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