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分錢(求訂)(第2/3頁)
章節報錯
博浪月底發薪是發無需核算的基本工資, 績效、獎金、分紅等等都會在核算後的次月5號發放。
沒有停頓, 溫良繼續往下說:“按照人頭分,獎金和分紅平均每人有5萬的樣子,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部分要分給外包兼職開發的。”
“這筆錢現在看起來還算不少,不過隨著員工數量的增多, 既有的分配體系明顯不夠完善。”
“如何更好的讓員工合理的分享公司利益,並創造更好的價值, 是我們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
溫良過去的經驗和在體系內的工作經歷告訴他,分配體系的核心是利益, 但利益的分配方式不是平均化。
而貿然給太多錢,員工積極性反而會嚴重下降。
額外的, 企業發展過程中高低起伏很正常,萬一下個月營收大幅下降,能分的錢少了,落差感一出現,就容易滋生一大堆問題。
也不能只聽新人笑不聞舊人哭。
又得避免先來者尸位素餐。
還得避免先來者因為佔據了有利位置,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乃至瓜分更多利益,利用職權無限壓縮後來者和基層員工的利益。
尤其是在公司發展過程中遭遇危機時, 這種不可避免的現象將如何避免也是難題。
儘管人們知道人生是起起落落的,但人們其實一般只能接受起,無法接受落。
這就會導致一個現象,即:假使今年收入10萬, 就無法接受明年少於10萬的收入。
而更具體一點說。
假如今年發展好有10億利潤,明年變成了9億,很容易出現部分高位者會為保證自己的利益不被減少,而減少對下層的分配。
溫良丟擲這個問題,在座眾人思考了起來。
這些淺顯的方面,大家都能看出來。
李澤率先表態:“我們可以接受利益的起伏波動,因為只要公司發展壯大,把蛋糕做大,可能眼前拿到少一些,將來還是會更多。”
汪婉瑜平靜的提出觀點:“現在的問題核心是除我們以外的中高層他們的想法很難共同。”
“……”
究其根本,利益的分配本質上是簡單的數學題。
以博浪的發展為例,2011年定的內部估值3000萬,現在一個月營收就有6個多億。
6個億的10%都比3000萬的100%多。
是,如果博浪沒有溫良掌舵,3000萬的博浪變不成月營收6億的博浪。
可是,如果博浪只有溫良,他能一個人搞定?
都說博浪的研發能力就有強競爭力,可研發能力也是人組成的!
沒有足夠利益的事情誰會花心思去做?
都是程式設計師,而且博浪的程式設計師有大量培訓機構出身的,憑什麼博浪的遊戲業務就能壓得白鵝天美藝遊沒聲音?
是白鵝沒人嗎?
是白鵝的程式設計師不夠優秀嗎?
都不是,是博浪一早就給了公司開發人員合理的、平等的利益,起初就有多種分配,又加入了專案收成分配。
邏輯就這麼簡單。
不過,現在這套分配方案是很難滿足將繼續迅猛發展的博浪。
聽著大家各自發表的意見,溫良輕輕頷首:“這就是最有意思的事情,如何儘可能的讓全員認同公司不是某一個人的而是大家的,是重點。”
孫寶銀摩挲著保溫杯,邊思考邊說:“起初老溫收攏股份就是為了更好的重新分配,後來很迅速的給員工們分享期權就是重點分配,只有員工們感覺到了公司的發展與個人利益掛鉤,薪資收入只是小頭,大頭是享受公司發展的福利,才會貢獻創造性。”
旁邊李澤補充:“但是現在這個簡單的期權方案是不夠的,並且我們還需要更細化的定級。”
“這方面需要梳理的東西就多了,而且還有些事情有點緊迫了。”陳嘉欣沉吟著說,“7月份開始就會有應屆畢業生入職,然後是秋招,我們的體系必須要更完善才有跟大公司搶人的底氣。”
“……”
聽完大家的意見,溫良進行了問題收束:“我不是現在要答案,這不現實,只是讓大家一同思考,貢獻智慧,在將來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