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裡點出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就是溫良提出那些所謂的條件的前提, 剝離出小橙書成立獨立公司融資才是溫良最大的條件!

也就是說正式談判一開始, 溫良直接就達成了最高目標。

汪婉瑜也沒再多說, 她對溫良某些方面的信念很清楚。

溫良並不希望博浪成為白鵝、阿里那樣的公司,到頭來絕大部分利益流到了國外。

就算是小橙書這種網際網路業務也是一樣。

不過環境就這樣, 所以溫良選擇了退而求其次,想辦法定了個規矩,盡力把資本侷限在博浪的‘夜壺’這個範疇。

溫良提出的這些條條框框限定的是, 你們可以用錢換我拿出來一小部分經濟利益, 別的全部都得我說了算。

…………

…………

稍晚些時候的下午四點多。

銀灰大廈716室。

博浪所有聯合創始人齊聚一堂。

包括長期在學校實驗室忙活的張鬱林、秦正二人。

這間博浪夢開始的辦公室, 在博浪發展至今的過程中, 始終充當著一個重要場所。

溫良靠在窗前那張辦公桌上,一一看過去。

或坐或站著的11個人其精神面貌都與之前有了明顯的不同。

人還是那些人, 也不是說有非常誇張的成長,可那種精氣神一看就很不一樣。

行政陳嘉欣現在再沒有之前那種優柔。

總能不動聲色的將公司行政事務安排妥當,方方面面都有行政部不可或缺的印記。

運營李澤就更不用說了, 主導了各項網際網路業務的運營,在溫良的指導下直接帶動了公司業務的迅猛發展。

跟夾總也是鬥得有來有往。

財務汪婉瑜本就是職場精英, 她的存在確保了公司始終有錢發展。

一些大事情上都是她出馬搞定。

運維唐普也不差,確保了公司所有聯網業務的正常運轉。

即將卸任產品經理的李博文成長了起來, 透過行政工作學會了如何在技術方面進行任務分解。

研發孫寶銀總能將所有開發任務切分成合適的模組。

王志毅帶著趙明傑兩人在演算法領域的深入探索,幫助許多業務更加完善發展, 讓使用者更願意駐留在博浪的聯網業務中。

趙明傑還從常教授那裡學到了數值策劃,並培養了國風工作室的數值策劃團隊。

張鬱林、秦正不多說,兩人的研究方向直接定義了公司未來形態。

溫良就更不用說了,他身為博浪的靈魂人物,帶著大家走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

11個人的精神面貌最好的詮釋了‘信仰即希望’。

收回目光,溫良面色平和,語氣輕鬆的說:“本來要講究個儀式感, 等明天開過季度總結會後再來搞季度分紅,不過都跟資本談了個初步,就順便分一分錢。”

說完,溫良笑眯眯的看向了李澤。

提到分錢, 自然就涉及到業務匯總,得知道哪些業務掙錢,哪些業務投錢,有多少錢,才可以確定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