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遲平是攢局的,又有一點給溫良抬一手的意思,當然話鋒上就會主動一些。

溫良笑著應和:“得感謝劉總,讓我有這樣的機會與各位行業前輩面對面交流。”

說話的這會兒功夫,溫良腦子的念頭起碼轉了19道彎。

‘四家意向機構估計都想獨吞,只不過劉遲平清楚我不可能這麼做。’

‘如果不是有意表現,沈南朋跟張三石都想讓對方最先出局。’

‘紅杉算國外的新錢,高瓴是國外的老錢。’

‘張三石能撬動的資本可能高過沈南朋,不過沈南朋更專注創投,這方面資源豐富一些?’

‘徐辛……算是湊數的?劉遲平不會無的放矢,是白鵝這時候想要透過徐辛的今日資本入股京東,所以借花獻佛?’

溫良前世對資本機構的關注並不多,這次劉遲平有意沒有提前透露太多資訊,他也沒做太多準備。

只是在來之前對國內活躍的資本機構有大概瞭解。

怎麼說呢,今日資本不在溫良的預料中。

一家現在總計才管理了幾億美元的資本, 其實不太有資格上桌。

畢竟刨除既有投資, 今日資本能動用的資金不多, 上桌很難吃到多少。

要知道還是上月中旬,某國際資本對博浪的公允評估估值已經提高到了17~19億美元。

這個月局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有自詡公允的大資本機構都不敢輕易出關於博浪的評估報告。

市場風雲變幻, 他們也需要較長時間去推敲出博浪的未來價值。

反正如果簡單的對比新浪微博,現在給博浪估個40億美元都算少。

總之, 從走進這間私人會議室起, 溫良就打起了精神, 他需要在合適的時候做出合適的應對。

這種面對面的‘博弈’,每一秒鐘都有無數可能性。

溫良掙扎了這麼久, 總算有了點定規矩的能力,能利益最大化,那必然是要利益最大化的。

他最初的預設就是既要拿資本的錢發展博浪, 又要能隨時扔掉資本。

比較粗俗的形容是, 溫良需要資本成為博浪的‘夜壺’。

……

劉遲平笑呵呵的說起了天氣:“前兩天羊城還是陰雲密佈, 今天就雲開霧散了, 陽光明媚。”

“天公作美。”溫良接茬說。

徐辛望了眼窗外晴空萬里:“南方正是梅雨季節,確實難得有這樣好的天氣啊。”

“溫總說得對, 天公作美,哈哈。”

“……”

看起來閒聊式的交流中,在座眾人談吐都比較斯文。

就如溫良前兩天與馬珀利第一次會面時那種斯斯文文、吹吹捧捧的光景一樣。

不會時不時蹦出來‘泥槽臥槽’這樣的詞。

不過這並不代表溫良、馬珀利包括在座這些人就不會說‘優雅的中國話’。

還是那句話, 身價巨億的大佬也是普通人,私底下嘮嗑也是你踏馬臥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