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微博國際版指揮權之後,李澤半點不猶豫,直接開始各種安排。

博浪與微博方面的具體執行層行政管理人員也完成了對接,隔空協同辦公初步進展順暢。

眼下距離美東時間上午9點還早,李澤還有磨合協同辦公的餘地。

也有調整整體策略的餘地。

李澤與夾總的行事風格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是完全迥異。

儘管在海外市場夾總的那一套其實也有點用處,但時下顯然來不及這麼緩和。

澤總要的是大開大合。

他很快調整了不少準備工作。

隨後,包括因range在海外市場推廣,又在陳嘉欣的提點下跟上了海外營銷節奏的佩旋在內的一眾營銷公司也是迅速出擊海外市場。

製造、捏造的輿論種子迅速撒了下去。

直接以微博國際版為主要傳播載體,避免了發酵源頭被公關的可能性。

雖然澤總要大開大合,但操作層面還是有耐心的,沒有著急往推特、臉書、油管等海外主要社交媒體平臺造勢。

畢竟從之前的輿情監控來看,這次蘋果公關力度比較大。

主要的三個社交媒體平臺幾乎是訊息傳出然後很快消失,也沒有網媒等機構報道。

從這一點上能看出來,海外地區的‘自由’可以理解為純粹的生意。

當然,這樁生意不僅僅是海外地區的公司能做,溫良認為中國公司也能做,且不只是博浪。

但是,絕大多數國內網際網路公司都覺得做不了全球生意。

原因很簡單,使用者廣泛如qq是icq仿品,海外市場更有msn等產品,微博是推特仿品,百度搜尋是谷歌搜尋仿品,阿里是亞馬遜仿品等等,連小橙書都是被贊稱為中國版臉書。

即,國內耳熟能詳的網際網路公司其創業思路都來源於海外市場,只是依託於國內比較特殊的網際網路環境才發展得如魚得水。

這也是博浪會將一大堆聯網業務直接統稱為應用網際網路的緣故,因為都只是一堆誰都能做出來的應用。

是有點技術含量,但原始版本技術含量真不高,之後的運營與維護更多的是砸錢積累市場優勢,然後為了維護市場優勢從而去發展各種留存使用者的演算法。

總之,因為這種模仿起家的緣故,幾乎所有公司都不敢在海外投入太多,有一種天然的‘害羞’與畏懼。

而溫良的角度其實很有意思,他的出發點非常簡單,必須在海外市場建立輿論傳播高地。

他知道博浪的力量不大,所以他做了一些有益嘗試後,回過頭來去找利益點說服大家。

如此而已。

他看到這樁名為‘自由’的生意,再聯絡實際一尋思,那利益就出來了。

既然大家都是同類的社交媒體平臺,那你們管你們歐美的自由,我們來管我們中國在國際上的言論傳播自由。

兩全其美了屬於是。

…………

李澤坐鎮協同辦公中心指揮。

溫良待在自己的辦公室,叫了王志毅、趙明傑、李博文仨一塊優哉遊哉的喝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