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所有關注這件事情的網友來說,局面忽地撲朔迷離。

博浪這邊早完成了兩個發展方向公關預案,李澤、辛黛他們正準備搶先一步作出反應時,事態的發展已不需要他們插手了。

陰謀論這種東西,都不需要引導。

本就是最盛行的一種討論形式。

“不是說現場去了150家媒體嗎?為什麼都這麼三緘其口?”

“是啊,好好的一場釋出會怎麼會忽然取消!”

“聽說這是一場陰謀,據說有很多方面都不希望看到aliyun起來!”

“是的是的,我一個在現場的媒體朋友說,一切井然有序,aliyun和宏雙方都在接待維持秩序,準備釋出會,忽然被叫停,我猜測是有人施壓!”

“可能是有些人見不得別人好,然後就想要打壓。”

“aliyun畢竟是我們自己的國產作業系統,有些人跪久了站不起來了。”

“……”

這樣自然演變的畫風,讓無數網友頓時有了共情。

瞬間覺得找到了事件源頭。

很自然的,在各類論壇上言論一面倒的宣洩情緒。

“原來如此,我說怎麼這麼突然,一場釋出會從籌備到舉辦中間不知道要多少人力物力,嘖嘖……”

“有的人吶,自己開發不出國產系統,還不讓別人開發了!”

“誰說不是呢!”

“……”

莫名的,小橙書開始躺槍。

“也不知道小橙書站哪邊,都明擺著的事情了,怎麼還提示未經證實?還在等什麼?!”

“大熱訊息小橙書方面一直如此,會將官方發聲標註,有援引自官方的訊息才不會提示,

過濾謠言的舉措啊。”

“想要獲得流量又不想去求證訊息來源?別衝了,嗶嗶兩句得了。”

“我也只是隨便吐槽一句,aliyun和宏怎麼還不發訊息啊,為什麼要慣著那些見不到人好的!”

中間的這個小插曲,要不是李澤心中有數,他都以為是網友節奏。

誰能想到這是小橙書的自汙手段。

與其它社交媒體平臺相比,小橙書從第一次開始呼籲行業向好發展以來,在一些方面的舉措與呼籲,顯得‘格格不入’。

為了不過度影響小橙書的商業發展,溫良很早前便制定了‘自汙’策略。

核心是:合理、合法、合情、正確的舉措打死不改,時不時給這種乾淨潑點髒水。

小插曲過得飛快,大方向上的節奏徹底被網友帶向了陰謀論的方向。

眼下這種節骨眼上,之前aliyun又長篇累牘的以自研國產作業系統為宣傳口徑,很難讓人不多想。

本來這兩天全網的所有熱度幾乎都圍繞著aliyun國產自研手機作業系統將正式亮相,國產必將崛起這一相關事件。

昨天aliyun和宏方面還邀請了150多家媒體,那把火早已被點燃。

熱度即流量,無數自媒體、網媒自是迫不及待的蜂擁而至,發表了各種各樣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