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時間上有點緊張,怕是沒空。”溫良很是不好意思的說,“博浪有一大攤子事情要處理,一幫人等米下鍋呢。”

蘇和安聽得好笑:“你小子這張嘴呦,博浪就在我眼皮子底下!”

“要不要我給你念念港媒對你在京城投資飯局的報道啊?‘網際網路新貴巨頭,90後首富為後人撐傘’,哦呦呦,一夜成名,風靡全國網際網路商圈啊!”

京城那個投資飯局國內媒體包括網路空間都在各方默契下沒傳出聲音。

不過港媒那邊沒人管,筆鋒一向犀利得很。

這種報道溫良聽了都臉紅哦~

溫良裝作不在意的樣子,攤手錶示無奈:“所以才等米下鍋,一堆優質資產送到了嘴邊,缺大錢。”

蘇和安沒再打趣溫良,不解道:“你們不是才貸了15個億?我聽說博浪至少有四十億現金量。”

溫良如實相告:“這些錢早被我花完了,博浪牽頭整合了白鵝和新浪的微博業務,拿到了新公司20%的股份;

又花了十幾億全資收購了一家網路影片公司,現在最優質的資產是盛大要賣給我們一個業務,我已經跟白鵝說好他們不摻和,不過交易額要40億,沒錢啊。”

聽溫良這麼一說,蘇和安奇道:“過去博浪是發展迅猛,可能看出一步步穩紮穩打,現在怎會如此激進,三四百億虛泡泡的攤子,百億現金的買賣說搞就搞。”

溫良整理了語言,回答道:“博浪的手機業務正在挑戰規則,能從規則反撲中生存下來的可能性只有掌握足夠的網際網路業務話語權;

我們不是沒能力慢慢發展搞定,相關網際網路業務我們早就投入了研發資源,但市場發展最快的方式是併購。”

說完,溫良強調了句:“時間不等人。”

其實在發展完全自主研發的手機體系中,有個大眾都知道卻又很容易忽略的事。

所有觀點都認為自研沒機會發展起來,因為從零開始的應用生態太難了。

事實也是如此。

可若是站在2020年代,仔細看看全球事務,有件事很有意思。

網上吹了很久的風說微信要被禁。

然後蘋果等一眾在中國有業務的公司強烈反對,結果不了了之。

在中國能‘擊垮’蘋果等一眾海外公司的只有當時的白鵝。

是的,只有白鵝。

不是同行業的菊廠,也不是別的企業。

因為當時的白鵝掌握了國內移動網際網路最優質的資源,哪怕是蘋果這種公司,丟掉這些資源,股價輕易就會蒸發掉30%!

這裡面被忽略的事情是,國內本就獨成一套。

且,國內的應用生態本就掌握在國內公司手上,其中核心在白鵝那邊。

假設按照既定軌跡,再往後發展個兩三年,無論什麼硬體軟體產品,人們只要討厭它就可以不買、不用,包括蘋果產品、菊廠產品。

例外是微信,國人需要一個非常正當的藉口才可以不使用它。

那時候甚至有網友表態說——

“真希望馬珀利再做個‘艱難的決定’,要求使用者在白鵝產品與蘋果產品之間二選一,然後充尼瑪十年會員支援白鵝,這樣就有正當藉口不再使用白鵝產品。”

現如今溫良這麼激進,並表示時間不等人,是因為博浪的自研體系已經看到了前路。

於是,溫良開始動手拆白鵝的系列業務。

第一個被拆成功的是對白鵝已經不那麼重要的微博業務。

下一步溫良要拆掉白鵝同樣早該放棄的電商業務,這個業務溫良打算聯合徐辛,一同撮合交易給京東。

最後,透過小橙書發展帶來的優勢,讓白鵝接受微信這個核心業務也不是不可以……交易的‘事實’。

當然,微信的核心地位在白鵝內部很清晰,溫良從開始計劃就考慮了失敗的可能性。

於是他做了第二手準備,透過資本手段拿到其它網際網路應用的部分主導權。

畢竟小橙書雖然已經成為國人很難不使用的軟體,但微信這個產品始終懸在那裡。

主要現在的小橙書的確比微信臃腫,微信再次居上也不是沒可能。

以及,如果博浪能對其它網際網路應用能施加影響力,初步的應用生態也可以加速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