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綜合了下:“核心自己打造, 也不用吝嗇透過投資來完善版塊, 企業發展部門不能一直是擺設。”

………

社交業務的事情就此敲定。

隨後提到了各方面事務的進展, 首先提到的是基礎設施。

對於博浪來說,不是在建設基礎設施的路上就是在規劃基礎設施。

可以預見, 這將一直持續下去, 直到完成各方面部署。

仍是李澤先彙報:“手機供應鏈不好切入,公司是自行設計手機,雖然有一定針對性招聘,以及少量研發員工轉變工作內容,但缺少各分類技術總工,比如工業設計方面等等。”

說到這裡, 李澤停頓了下, 接著說:“手機由螢幕、處理晶片、基帶晶片、電池、記憶體、主機板等大部件組成;

我深入整理發現, 不是拿最好的部件組合起來就是最優秀的產品;

我們正在發展自研的系統與處理晶片, 完全有能力根據我們想要提供給消費者的主打體驗, 來挑選出最合適的部件整合成優秀產品;

比如現在要主打遊戲體驗,就應該優先注重螢幕、感測器等硬體,同時投入研發資源在軟體、演算法具體到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上進行投入然後產出調校。”

這就是有理工基礎的好處,至少會去了解基礎,不會張口就來,也不會連基礎技術支撐名詞都說不上來。

解釋完這些,李澤又說:“對手機這行沒關注以前,我以為小高粱挺不錯,發展又快,一經推出搶購成風;

現在發現難怪蘋果能直接掀翻一個時代,部分技術他們內部打磨時間起步兩三年,不僅可以慢慢擠牙膏以確保每代產品總有點新東西,還最大限度確保穩定與領先;

以蘋果對供應鏈體系、軟體生態的掌控力,發展下去,我認為只要它家樂意,其自身就可以對區域進行封鎖。”

聽著聽著,溫良臉上露出了欣然的表情。

他起身走出辦公桌,端著茶杯慢慢喝茶,並不打斷李澤。

能看到蘋果這麼強的掌控力,以及可能的影響力,說明李澤的調查非常深入。

而且,李澤的猜測未來真正發生過。

那時候全球都有點傻眼,讓國內許多人明白了一切都有國界。

李澤繼續往下說:“現在我們比蘋果慢了五年,它家是行業標杆,我們要學習它,追趕它,這需要花很大很大的力氣,需要對市場發展有最敏銳的嗅覺!”

最後,李澤總結道:“小高粱模式可學的就是供應鏈整合與網際網路銷售思維,其它的差點意思, 眼下還行, 越往後越難,不是說不能發展壯大,而是沒核心護城河。”

最後這段話讓溫良想起了前世看到過的一個段子。

【蘋果:我晶片加iOS,來啊老弟。

眾廠商:打擾。

三星:我有半導體制造廠,還有螢幕加記憶體,來啊老弟。

眾廠商:打擾。

菊廠:我5G加海思,來啊老弟。

眾廠商:打擾。

某米:我價格厚道,加網際網路思維,加價效比加期貨,加動不動翻車,加吹供應鏈引數,加找不到優勢,來啊老弟。

眾廠商:好咧,小老弟我來了。】

不否認它家對中國智慧手機做出的貢獻,也不否認它家現在還沒出的紅米系列始終堅持著百元旗艦給了不少人一個選擇,更不否認它家最快成為世界500強的優秀度。

可,正如一個段子所說,它家除了手機其它都還行。

這就意味著,小高粱現在、將來始終沒能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核心價值。

玩價效比現在很舒服,後來被OV的子品牌,用大部件同一供應鏈,售價低1元錢直接懟牆上了。

雖然嚴格意義上MOV都沒什麼核心點,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大家一想反正都是半斤八兩,淦就完了!

走到坐著的李澤身後,雙手拍著他的肩膀,溫良笑眯眯的說:“行啊,分析得很到位,每個事情都抓到了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