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1號這天在之後被認為是小橙書主宰網路社交時代的開端。

有不少觀點認為,網路空間的後來諸多變化也始於這天。

約莫上午十點,網上有大量帖子提到微博平臺公知問題。

其中有一篇名為《再提警惕‘公共知識分子’氾濫》被爭相轉載。

這篇文章引用了最早於04年刊載的日報文章。

筆鋒相對辛辣。

文章表示:

網路時代部分善於表達意見的人利用了這種表達權,肆意且毫無規則引導了風向,並自封公知名號,不具備相應素養,空有受教育程度卻毫無道德。。

只是自我標榜中立性,看起來一心為公,實則滿肚子私利。

認為正是這些人敗壞了公知的名聲,呼籲有識之士和真正的公知站出來。

還表示:

微博平臺有意縱容‘公知’存在,並引導形成言論對立風氣,以推高平臺流量。

且微博縱容的這些‘公知’表現形式很單一,所謂的針砭時弊只做了一件事情:恬不知恥的代國自我批評,盛讚西方。

認為微博毫無社會意識,負有不可推卸的平臺責任。

這篇文章的鋒銳程度配合各平臺的熱點詞條,讓吃瓜網友們感受到了內裡的狠辣。

不少好事網友紛紛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看起來應該是小橙書的手筆,還真被很多大佬言中了,這次事關平臺生死,小橙書這次想要的不只是商業利益,還想讓微博死。”

“上個月初有一些公知跑來小橙書搗亂過,當時就表明所謂的網路公知後面有人豢養,這次微博很難洗乾淨自己的屁股了。”

“我倒是巴不得這幫所謂的網路公知消失乾淨。”

“確實,不喜歡用微博就是這種人太多了,上月初那幫所謂公知跑來小橙書時,那種言論調調就能看出來,這幫人滿肚子都是生意,什麼狗屁東西!”

“就像文章說得那樣,針砭時弊只做一件事嘛,這個掌握了一定話語權的群體要是能消失,網路環境也能幹淨一點。”

“……”

如果是迅哥兒那種能一言一行都能振聾發聵的筆鋒,起初可能反而不會有人喜歡,最終會被很多人接受並認同。

但現在網路上盛行的這幫公知,哪有那水平,都是給他們各個爹搖旗吶喊。

就算有些無利益的,也沒半點好話。

比後來更常看到的理中客要更不講事實,畢竟……年代不同,後來資訊的暢通,讓很多人自以掌握的話語權消失了大半。

當然,現在這個時代也有這個時代的魅力。

從04年就見諸報端的警惕,持續這麼多年下來, 一是讓人們也意識到了這幫傢伙不是什麼好東西, 二是人們也長大了。

所以, 這篇筆鋒辛辣的文章遠比想象中要更有衝擊力。

但,這還不夠。

而且這只是小橙書在輿論層面一應措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