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近期公務和業務生態上的長遠戰略一樣樣安排完,溫良渾身鬆快起來。

蹺著二郎腿,望向窗外,悠然出神。

博浪現在的體系當然不完美。

卻並不影響公司核心溫良溫總的創業日常越過越浪……漫。

這會兒,溫總腦子裡念頭很飄散。

傳統教育告訴大家,要勤奮、要努力、要拼命、要沒日沒夜。

話沒錯,不過在現行商業環境中,光靠努力和勤奮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沒有方向的努力,屁用沒有。

直白點說,找到合適的風口是一定意義上創業成功的必要前提。

偏偏找風口對開了重生外掛的溫良來說只是抄近道般輕而易舉。

有觀點認為:在理工科、科研型領域,一個天才的貢獻抵得上幾萬幾十萬人瞎折騰的成果。

而溫良找人的藝術正經不錯。

多的不說,孫寶銀、王志毅、張鬱林、秦正四人都算天才。

比如:絕大多數時候窩在716的王志毅主導了業務產品實用性演算法的多次突破,這也是小橙書等產品總是比同類產品更吸引使用者駐留的原因。

比如:孫寶銀主導了所有軟體開發工程的細分,至今沒有難倒他的事情,四兩撥千斤那是常有的事情。

張鬱林、秦正這倆一個憂鬱一個板正,在作業系統和晶片設計上走得那叫一個順暢。

聽曹院士對秦正的點評後,溫良很看好秦正成為博浪的[矽仙人]。

就那個已經主導設計好蘋果a4、a5晶片用在了ip、特斯拉等公司反覆橫跳的吉姆凱勒。

很簡單,秦正不僅背靠著華工這類可以協調全國學研資源的平臺,他還是博浪股東,不會差科研經費。

一個被院士認可的天才,在有足夠資源的情況下,當然會前途無量。

當然,李博文、趙明傑兩個同樣負責技術的天才程度就要差一些了。

李澤、唐普、陳嘉欣仨在技術上就差很多了,也就普普通通985理工科大學生水準,但是這仨也不差,行政管理工作是真能拿捏。

想著這些,溫良心中感嘆:“能處,有事他們是真能幹啊!”

出了會神,溫良又拿起紙筆開始整理新的規劃。

眼瞅著就快要暑假了,到時肯定會跟蘇儉去拜訪老李頭,萬一有機會吹牛卻沒打草稿,就容易後悔。

提曹操曹操到,過去幾天蘇儉也沒個聲音,這會兒一氣兒發了好幾條訊息過來。

儉:“上網氣死啦!”

“微博死不死啊,搞得烏煙瘴氣的。”

“大老闆你也不行啊,怎麼一點動靜沒有。”

“明明線上!”

“過去三分鐘啦!”

溫良恭儉:“文科生不懂物理,隔那麼遠訊息傳送花多久也不知道。”

儉:“你新改的暱稱有問題!”

溫良恭儉:“小小年紀,想得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