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只是我們的一個開始(3更)(第2/3頁)
章節報錯
老張是張鬱林。
大三資訊工程在讀。
話少、事少。
在小夥伴裡面是最胖的,一米七幾足有一百六十斤。
頭髮也是最長的一個。
最有意思的是,這麼大個‘胖子’渾身上下偏偏有一股子憂鬱的氣質。
性格上多多少少也有點憂鬱。
小秦是秦正。
大二資訊工程在讀。
高高壯壯的,為人比較板正,容易鑽牛角尖,不是很懂得變通。
屬於那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主。
雖然溫良現在讓他們分別負責iOS和安卓方面的開發,但實際上他們最擅長的是底層開發。
‘任何一段程式的正常運轉都不可能缺少最基礎硬體的支撐,也不能缺少對硬體、對底層開發瞭解的人加入。’
這是溫良創業時最堅定的想法。
於是他堅定不移的去資訊工程拉了老張跟小秦入夥。
後來的事實也表明了兩人起到了關鍵作用,不是每個技術問題都是歸為程式碼層面的問題,也有程式與硬體之間發生了某種奇怪的耦合……
此外,資訊工程也有基礎的C++等方面課程,基本程式設計能力兩人也差不到哪裡去。
一句話:起初8人團隊裡沒人沒拿過獎學金……大一怎麼了,大一也有校內獎學金!
迎著溫良頓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張鬱林輕輕點頭:“我負責安卓吧。”
“我負責iOS。”秦正一如往常面色十分平靜的回答。
末了,秦正又是直接補充:“App需要重新開發一些互動邏輯,工作量不會太小,我們需要幫手。”
張鬱林也難得多說幾句:“的確,像是安卓的view等框架都需要時間來梳理。”
兩人的意思溫良當然明白,他直接說:“按老規矩辦,核心部分我們內部無論如何都自己想辦法搞定,外層請校友幫忙;現在我們勉強能財大氣粗一點。”
“行。”
“……”
‘老規矩’施行時間其實很久了。
早於散夥。
起初是因為任務量太大,創業資金又很緊張,不得不起念找外援,但大家又不認為其中某些只算是簡單的技術問題還需要拉人入夥,於是外包應運而生。
反正事情總歸是要儘可能快又儘可能好的完成。
這個‘老規矩’從原始網站改版成現在的小橙書時就用過。
現在要開發分別面向iOS平臺和安卓平臺的App,雖然已經有完整的網頁藍本,但手機螢幕的互動邏輯等等都需要重寫,工作量自然是很大的。
溫良用了‘刻不容緩’這個詞,不是現招人能來得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