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要通傳一下的。”

崇禎皇帝想了想,神情淡然道:“王卿,你以軍機處之名,向薊州方面明發上諭,言朕與軍機處前指,並隨駕出戰的京衛各部,為孫卿之後盾。

此次勇衛營取石門鎮大捷,望孫卿不可焦躁,當以前線戰局沉穩部署,力求贏下這場同建虜之戰!”

“臣領旨!”

眼下崇禎皇帝最擔心的,就是在建虜進犯的大背景下,京畿治下的府縣,所駐守的那些兵馬,可能會受袁崇煥的影響,出現冒進的情況。

用這樣一種方式,表明自己就在三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增強了孫承宗的底氣。

當前的大明,最需要的是穩!

儘管是對手,但有一點不可否認,建虜大軍的確是強,就算規模遠少於明軍,可在戰場上,從不是以兵馬多寡為絕對論的。

現在軍機處前指,能直接調動的強軍,唯有一個勇衛營,而受盧象升、孫祖壽所領的天雄軍與忠勇軍,還需數日才能趕赴三河。

就算是真的趕來了,配屬相應軍器、甲具、火器的天雄軍與忠勇軍,畢竟是臨時抽調組建起來的。

不可能說,一上來就像皇太極所領建虜大軍那般,表現出極強的戰力。

“陛下,此次勇衛營這邊,取得石門鎮大捷,對我大明而言,的確是振奮人心的。”李邦華走上前,對崇禎皇帝拱手道。

“然建虜主力若知曉此事,定然會攜怒猛攻遵化城,以建虜之威,只怕遵化方面,難以抵擋建虜的攻勢。

我軍機處前指這邊,是否要給薊州方面,還有遷安方面,明發上諭,叫他們分出部分騎兵,襲擾進犯的建虜,以緩解遵化方面的壓力?”

“不可!!”

崇禎皇帝伸手打斷道:“現在我們對遷安方面,到底是什麼情況,袁崇煥是否率部馳援關內,都不清楚。

這個時候冒然下此上諭,一旦前線會錯意的話,必然會引發一連串反應。

薊州方面有孫卿在,非必要的時候,軍機處前指這邊,不能隨便明發上諭。

不要怕自己的罈罈罐罐被打爛,只要能戰勝進犯的建虜,那些打爛的罈罈罐罐,再建起來便是了。

不過,軍機處前指這邊,要派人去遷安方面,明發一道上諭,詢問那邊的具體情況,還有袁崇煥所部,是否已進駐遷安方面。”

“臣遵旨!”

李邦華當即拱手應道,同時這心裡卻生出唏噓,天子這是在心裡面,已放棄遵化、三屯營兩地了。

只是這樣的意思,心裡明白即可,但絕不能講出來。

看著離去的李邦華,站在原地的崇禎皇帝,彷彿是猜透了李邦華所想,不由輕嘆一聲,不放棄遵化、三屯營兩地如何?

現在前線局勢並不明朗,所構東西防線,除孫承宗所領防務明確了,以遷安為首的防務,到現在還沒派人來傳遞情況。

袁崇煥在幹什麼,具體到什麼地方,自己都一無所知,若貿然採取行動的話,必然會叫當前的局勢,朝著更惡劣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