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布祿、愛巴禮相視一眼,露出欣喜的神情。

他們主子講出這樣的話,就代表著他們所說的,自家主子是聽進去了。

“主子,脫離黃臺吉吧。”

屯布祿情緒激動道:“您統率的大軍,不能相持在定遼右衛了,先解決掉那些死忠於黃臺吉的將校,將隨軍的蒙古和漢軍八旗收編,待解決這些事情後,咱們即刻轉戰寬甸諸堡。

將能帶走的人,全都帶走。

奴才都想好了,如果主子能統領著奴才等,依託寬甸諸堡這一根基殺進朝鮮,根本就不算難事。

主子若能領軍征服朝鮮,殺掉朝鮮王室,那您就能入主朝鮮,到時整合朝鮮,主子就能再度殺回遼東!”

隨著遼地局勢的不斷演變,特別是黃臺吉所領的建虜八旗,失去持續對外擴張的勢頭,這導致建虜八旗的內部,矛盾是不斷激化的。

黃臺吉做的事情,固然是好的,是有利於建虜八旗整體發展的,可是麾下的舊貴族勢力,也必然是會反抗的。

畢竟黃臺吉做的事情,是損害他們利益的。

建虜八旗與大明不同,其形成的跟腳,本就是一個寬泛的體制,甚至連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都沒有完全形成。

一旦過去銳意進取的勢頭,被破壞,被打斷,那暗藏著的各種矛盾和隱患,就會不斷地孕育。

“朝鮮這個地方好,雖說貧瘠苦寒一些,可卻也擺脫了黃臺吉,更擺脫了明軍。”

莽古爾泰雙眼微眯,冷冷道:“不過死忠於黃臺吉的人,還不能殺,這些都是本貝勒,不,是本汗對黃臺吉談判的籌碼。

先控制住這些人,然後派人去遼陽、瀋陽各地,本汗要用他們,換取願隨本汗征戰朝鮮的將校家眷。

等到殺進朝鮮,滅掉朝鮮王室,本汗願與追隨本汗的勇士,共享整個朝鮮,等待殺回遼東的機會。”

“主子英明!”

“主子英明!”

屯布祿、愛巴禮當即磕頭應道。

大勢這種東西,不會永遠傾斜於某一方,從崇禎皇帝提出泛遼東戰略,並逐步的落實下來,以此牽制住建虜八旗對外擴張之勢,隨後又鼓搗出軍備競賽,這使得建虜八旗的戰爭潛力,其實一直都在被消耗之中。

或許這個消耗,是極為緩慢的過程。

或許這個消耗,是很難看出的過程。

可是建虜八旗的戰爭潛力,的的確確是在被不斷削弱的,當建虜八旗的一些群體,利益受到嚴重損失時,對黃臺吉的怨氣和不滿,也會不斷地增強。

身為八旗勁旅的汗王,如果不能領著他們奪取土地,獲取利益,那就不是一個好汗王,既然是這樣的話,就完全沒必要在麾下受那鳥氣了。

莽古爾泰是這樣。

阿敏是這般。

處在這等態勢下,面對過去種種的不公待遇,使得他們不想待在黃臺吉麾下,受這種憋屈的區別對待了!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