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蓬勃(第2/2頁)
章節報錯
“陛下,鑑於當前倭島的複雜局勢,國朝是否能在濟州島籌建軍工產業,將成熟的蒸汽流水線,搬運到濟州島去。”
軍機大臣楊嗣昌走上前,“如果能夠明確這件事情,那對今後的軍貿規模,必然能得到大幅提升,這樣國朝也能獲取更多財富。”
“不行。”
崇禎皇帝出言否決,“時下濟州島依舊是唐藩屬地,並沒有納歸到國朝的統治下,朕先前就一再強調。
軍工產業也好,先進技術也罷。
只能在大明本土境內發展。
這是確保外部安穩的根本。
現階段的國朝,尚不具備掌控朝鮮的底蘊,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倘若強行將朝鮮納歸中央統轄,這會暴露出更多的問題。”
對待楊嗣昌的這一提議,崇禎皇帝知道是怎麼回事。
當前倭島的相應事宜,是由楊嗣昌主抓負責的。
軍機處相較於從前,已然成長為一個龐然大物,像對草原、朝鮮、倭島、南洋等地,都有相應的大臣具體負責。
統御一個龐大的國度,崇禎皇帝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自己親自負責,這樣就算是把自己累死,也不可能做好的。
“陛下英明。”
孫傳庭上前道:“就當前的國情而言,國朝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全力發展江南諸省,確保江南能儘快從動亂下恢復過來。
現在僅內閣這邊,需要做的事情就很多。
清查土地,清查人口,推行各項新政,樁樁件件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沉澱,倘若為了對外海貿一事,就捨本逐末的發展海外勢力,這是不好的。
依著臣的見解,在今後的五到十年內,國朝的重心應當放在對內發展上,保持對外開海的勢頭即可。”
隨著時間的推移,崇禎皇帝物色的第一批維新派大臣,已經活躍在大明中樞,肩負著極重的職責。
在崇禎皇帝的眼裡,大明中樞要進行調整改革,大明地方要進行調整改革,唯有做到兩條腿交替前行,才能確保維新變法的大旗,能夠插遍整個大明。
儘管說江南叛亂一事落下帷幕,這使得新舊矛盾之爭,出現了相應的轉折點,可是大明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樣很多。
大明所轄疆域太過遼闊,就算想要推行新政,那也是需要漫長的週期沉澱才行。
“針對國朝今後的發展方向,內閣,軍機處,內務府,都需要在各自的層面,擬定出一份詳細的奏疏。”
崇禎皇帝撩了撩袍袖,神情嚴肅道:“治理天下不是說說那般簡單,這需要一個長期明確的目標,不管是誰,都必須要沿著這一明確方向前行。
唯有這樣。
只有這樣。
大明才能在推行維新變法的過程中,不斷地向前邁進,而不是停滯不前,或者乾脆走倒退。
近期朝野間的風氣很不好,一些浮誇之風開始出現,這是必須要警覺地地方,倘若這種風氣不能打壓下來,那大明遲早要面臨新的問題,這是朕絕不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