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用內務府充當偽裝,把今後要增設的衙署,分批以內務府的名義增設起來,確保基本運轉框架,就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受江南諸省叛亂的影響,今後國子監這邊,要舉辦春秋兩場國考,以安撫受到影響的江南籍學子。”

崇禎皇帝放下茶盞,環視殿內諸臣,“如此就面對一個問題,只要江南諸省叛亂一日不被鎮壓,那內務府就需要承載大批的人才。

這對於內務府而言,不可謂不是一個挑戰。

畢竟吸納的人才越多,那就會導致治下機構臃腫,所以明確中樞和地方的建制,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錢肅樂、黃道周他們聽聞此言,流露出各異的神情,天子所講的這些,的確是他們所沒有想到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崇禎皇帝指著一摞案牘,繼續說道:“這是針對這一情況,朕擬定的一些構想,內務府這邊悉數帶回去,儘快明確相應的章程。

特別是涉及國營諸廠的,要進行深層次的討論。

如何叫國營的產業領域,健康穩健的發展壯大起來,這才是重中之重,畢竟維新變法的一項標準,就是產業領域的發展態勢。”

現在內務府所轄國營諸廠,廣泛分佈在北方諸省,這批產業領域吸納著眾多群體,也支撐著大明的原始工業化基礎。

崇禎皇帝不希望這批國營產業領域,出現任何的問題,畢竟想穩步推進維新變法,確保工業基礎的佔比,是極為重要的一項。

儘管說現在的大明,所籌建起來的原始工業化體系,相較於後世根本不值一提,可是處在這一時代下,還是位列翹楚的存在。

工業化的程序,摻不得任何假東西,就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唯有把眼前的路走好,那才能走的更長遠。

“針對這些構想,朕要提出一個重點。”

看著神情各異的眾人,崇禎皇帝站起身,緩步朝前走去,“那就是任期,這件事情必須要明確下來。

在一個任期內,需要透過廉政公署制定的考核,如果能達到相應的標準,那麼才能有所晉升。

倘若沒有能透過考核,就必須要讓賢。

內務府向來是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這是確保公平的根本,朕不希望內務府的風氣出現變化。

如果說只是為了做官,卻不想著怎樣做實事,那最好還是早些離開內務府,朕不需要這樣的人。”

末位淘汰制,一直是崇禎皇帝想推行起來的,如果不給做官的套上緊箍,就算是懶政怠政的混日子,也能一直平安無事,那大明的根本問題,就不能得到相應解決。

只不過這項革新,暫時不能在外朝有司推行起來,畢竟一旦這樣做,就觸碰到太多人的利益,這必然會引起強烈的反彈。

可是在內務府就不一樣了。

作為不被外朝有司承認的官員體系,崇禎皇帝在內務府掌握著絕對話語權,這也使得他想做些事情,完全沒有必要考慮其他,只需在內務府有效落實下來就行。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