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叫我大明的讀書人,僅僅是受到科舉的影響,冒險從各地趕赴省城參加鄉試,這絕不是朕想看到的。

大明的讀書人,哪怕是有一人,是受江南叛亂的影響,而慘死趕考途中,朕都是不能接受的。”

徐光啟、溫體仁、畢自嚴、周延儒、黃立極、劉鴻訓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不知該說些什麼。

的確。

這是要考慮的事情。

誰都不清楚這場叛亂,是否能在短期內鎮壓平叛,倘若叛亂之勢擴散,那受到影響的地域必然增多。

“所以在這份旨意頒佈時,還要再加上一項。”

崇禎皇帝繼續說道:“凡是江南諸省的讀書人,受江南叛亂的影響,而暫時不能參加科舉者,可奉詔進京。

朕打算在國子監,特為江南諸省的學子,舉辦春秋兩場國考,凡是能透過國子監所辦國考者,可授內務府職官。

倘若今後江南叛亂之事鎮壓,科舉得以恢復,如果有人想繼續參加科舉,那也是能重回原籍參加的。”

殿內安靜極了。

徐光啟、溫體仁、畢自嚴他們,流露出各異的神情,這哪裡是暫緩科舉啊,這分明是想謀改科舉啊。

更有甚者,崇禎皇帝做出的這些舉措,分明就是叫江南諸省的讀書人,敵視和仇恨肆虐江南的那些反叛勢力。

崇禎皇帝這次打出的組合拳,就是要有效轉移矛盾,至少叫江南諸省的內部,出現嚴重的階級分化。

如果說此事能明確下來,那麼對於在暗中推波助瀾者,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畢竟大明的讀書人,真要是瘋狂起來,超乎尋常人的想象。

而除了想達成的這些目的外,崇禎皇帝也要為今後的謀改科舉,奠定極為堅實的基礎。

科舉要繼續下去。

可是卻不能以八股取士。

用那種呆板的方式,去為大明遴選人才,這根本就滿足不了人才需求,靠死讀書,如何能治理好地方?

“陛下,此事關係重大,要慎重考慮才行。”

徐光啟想了想,走上前作揖道:“倘若真要這樣做,至少要擬定好相應章程,以安撫好江南諸省的讀書人。”

“嗯,此事的確要慎重考慮。”

崇禎皇帝撩了撩袍袖,目光看向了周延儒,“周卿家,此事就交由你來辦,可聽取下衍聖公的意見。

與禮部有司,也要商榷好。

待到這些事情做好後,儘快擬定出奏疏呈遞御前,這份詔書必須儘快明發出去,朕不能看著我大明的讀書人,受江南叛亂的影響而出現傷亡。”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這就是崇禎皇帝要做的事情。

對守舊派群體的那些小心思,崇禎皇帝再清楚不過了,他就是要捏著守舊派的命門,叫他們無話可說。

改革,不能一味地剛勐,也要懂得順應大勢,能利用有利局勢,就必須要懂得利用才行。

多方面的均衡各方勢力,是崇禎皇帝必須要考慮的事情,等到此事真的落實下來,那後續謀改科舉的部署,就能有條不紊的推行起來,崇禎皇帝就是要拔掉特權群體的根基,重塑大明遴選人才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