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震盪(第1/2頁)
章節報錯
維新變法註定是一條流血的路,這是沒有任何爭辯的,從崇禎皇帝決定亮明大旗的那一刻,鬥爭的形勢就發生改變了。
朝野間沸騰了。
對於多數的官員而言,他們並不希望有太多變動,特別是新法一說,一旦真正紮根下來,就會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這是誰都不能承受的。
「徐卿、畢卿,從朕亮明維新變法的旗幟,朝野間的爭議很大嘛。」崇禎皇帝面露笑意,端起茶盞,呷了一口,看向徐光啟、畢自嚴他們,「聽說你們內閣,都吵得不可開交了,看來很多人對朕推行新政的決心,還存在著很多僥倖心理。」
「陛下推行新政,以革新弊政和頑疾,這是社稷之幸,大明之福。」
徐光啟走上前,作揖行禮道:「然而推行新政,本就牽扯到很多層面,想要有效的推動起來,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行。
很多人爭議的地方,就在於這個新政,到底是想幹什麼。
就像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鹽政整頓等事,儘管說在各地取得了相應的成效,但是對現行賦役制度,還是有很多牽扯的。
如果說這些牽扯到的層面,不能得到有效解決的話,那即便上述新政能夠推行下來,也難免會形成新的紕漏。」
「臣附議。」
畢自嚴緊隨其後道:「新政革新不是小事,最忌諱的就是一蹴而就,臣等能夠理解陛下的心情,想讓大明儘快中興。
可是有些事情,並非是短期內能有所改變的。
除了元輔所說的那些,像牽扯到的領域產業,所涵蓋的商稅、關稅、榷稅等事宜,至今都是千頭萬緒的。」
改革難啊。
聽著徐光啟、畢自嚴所講,崇禎皇帝心生感慨,他之所以選擇這個節點,向朝堂亮明維新變法的旗幟。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僅靠他構建的那套班底,是無法更好的涵蓋整個大明,畢竟大明傳承的官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統治機構。
諸如軍機處、內務府、賑災行署等新設衙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查漏補缺,可是卻不能捨本逐末。
一旦陷入到這種境遇下,那大明的維新變法,就會逐步的向畸形體制靠攏,由此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兩位卿家所言,正是朕所擔憂的事情。」
崇禎皇帝撩了撩袍袖,皺眉道:「想讓維新變法有效推行起來,就必須對賦役制度,有著一次完善的調整和修訂。
倘若此事不能有效解決,那隨著時間的推移,國朝會越改越亂,到時衍生出的問題,只會愈發嚴重。
真要出現這種境遇,大明社稷傾覆也並非沒有可能,所以朕想要說的,就是儘快明確分稅制的謀劃。」
【鑑於大環境如此,
分稅制?!
徐光啟、畢自嚴相視一眼,流露出驚疑的神情,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此次天子召見他們,竟然要商討這等大事。
從一條鞭法試行起來,儘管說張居正新政改革,遭受到很多抨擊和質疑,甚至還出現不好的事情。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的賦役制度,就是在逐步傾斜於一條鞭法,並逐步的被地方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