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激動。

有凝重。

有沉默。

大明的文官群體,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儘管說在一些事情上,他們所站的角度是出奇的一致。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大明文官群體,就是一樣的,對待治國的想法和理念,是有著較大差別的。

“元輔,您說陛下想推行的新政,究竟是怎樣的?”

畢自嚴看著眼前的眾人,向前探探身,對徐光啟低聲道:“會不會與我等去西山武備院,隨駕參觀的蒸汽機,有著直接的關係?”

“本輔也不是很清楚。”

徐光啟微微搖頭,“就當前的朝局而言,陛下應該不會那般的激進,不過有一點是能夠明白的,不管怎樣,今後大明的新政方向,必然與蒸汽機,與相關產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作為開明派,徐光啟也好,畢自嚴也罷,其實對於推行新政,沒有任何的抗拒,甚至內心是極其認可的。

就他們接手的事宜,足以看出大明的內部,究竟存在著怎樣嚴峻的挑戰。

過去徐光啟、畢自嚴他們,不止一次的上疏規諫過崇禎皇帝,希望對待一些事情,能夠慢一點,那不過是出於大局穩定的考慮。

只是在徐光啟、畢自嚴他們不知情的方面,崇禎皇帝一直都在搶時間,叫大明孱弱的根基,能夠相對夯牢一些,不叫大明受戰爭的影響,而繼續這般亂下去。

大明傳承兩百餘載,無論是法理,亦或是人心,依舊是極強的存在,可惜受到建虜叛亂、流寇造反等區域戰爭影響,使得大明上下亂了陣腳,加之頻生的災情、腐敗的吏治、混亂的賦役等因素,導致大明越來越弱。

過去的這些年,崇禎皇帝沒有亮明維新變法的大旗,就是一直在解決這些事情,讓表面的危機能夠安穩下來。

只有大局安穩了,大明能不再流逝元氣,那麼才有可能一步步改變,倘若連這一層面的部署,都不能有效實現的話,那謀改純粹是白日做夢!

“既然是對比,就從賦稅開始吧。”

在錢肅樂、黃道周他們準備好,崇禎皇帝撩了撩袍袖,朗聲道:“畢卿家,你是我大明的財相,對大明曆年來的賦稅,要比誰都要清楚。

這樣。

內務府整理的這些桉牘,究竟是真是假,你這位內閣次輔、戶部尚書,就出來進行左證吧。”

“臣遵旨。”

在無數道注視下,畢自嚴走出朝班,作揖行禮道。

“天啟元年,國朝對各項賦稅徵收情況,涉及田賦、人丁、關稅、鹽稅、茶稅……”在這等氛圍下,錢肅樂走上前,拿起一摞桉牘,就神情嚴肅的朗聲說道。

既然是推行維新變法,那就要講事實擺依據,叫大明的權力中樞層面能夠見到,他們在過去有不少人反對的事情,究竟能給大明帶來什麼,推行新政,不是小孩子過家家,這是一個牽扯層面極廣的事情。

崇禎皇帝既然選擇做了,就必須要把此事做紮實,否則存在任何的疏忽和紕漏,就會導致不好的事情發生。